又是一个案件引发的流行语。上次是瓮安少女李树芬溺水死亡,警方公布调查结果时提到了“俯卧撑”,随即“俯卧撑”走红网络。这次是云南青年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很快,“躲猫猫”也火了起来。(2月17日《今日早报》)
勿庸置疑,“俯卧撑”是瓮安事件中的关键词,它既是事件中的核心线索,也是案件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的激发点,最后,它还成了事件得以妥善解决的重要因素。一个案件能够引发一个网络流行语,其实并不容易,它必须具备一些起码的特质。譬如,这个案件肯定是疑点重重,证据不足的。其次,把这个流行语置于具体案件中,肯定是严重违背了起码的常识。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激发网友兴趣的是,这个流行语的创造者,不仅严重低估了网友的智商,而且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中说出这样的话,是极其不合时宜的“恶搞”。
舆论监督对于公共事件的影响,已经在瓮安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随着“躲猫猫”在网络上的流行,此案受到的关注度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令人乐观的是,在强大的舆论监督的压力下,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解释,此案的真相迟早将被揭开,暗厢操作的可能不大。但我们更应该感到悲哀,如果一个疑案不得不依靠一个网络流行语而受到关注,甚至只有因此而改变结局,那么正义是否显得有些可遇而不可求?
所幸这次,“躲猫猫”与“俯卧撑”一样,都足够地吸引眼球。但网友的关注终归是暂时性和偶然性的,不是出于制度本身的纠偏,充其量只能在个案中发挥作用,不具普遍意义,也行之不远。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