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三学生也成为“就业压力大户”。3月14日暨大举办的“校董、校友企业,校市合作单位专场毕业生招聘会”上,170多家单位面向暨大毕业生提供了1600多个就业岗位。招聘会9时开始,在西装革履正装打扮的应聘者当中,众多身着休闲服的非毕业生也纷纷穿梭其中,为以后找工作预热。(南方日报,3月15日)
“校友招聘会”、校长亲笔写信呼吁校友回母校招生几乎成了今年高校就业的流行语,“护犊”、“爱犊”之情可以理解,但笔者认为,“校友专场招聘会”不仅仅是“治标不治本”之举,还有违就业公平,试想,各个大学利用自己的校友关系网,筑起一道道“就业篱笆”,大学生就业并非个人能力,而是学校的标签不同而已,他们的心理能够平衡吗?
现在毕业生找工作,找关系托门子很普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是我们要极力反对的,现在的“校友招聘会“可以说是高校出面帮自己的学子在更大的范围“找关系”就业,同样不可取。报道称,170多家单位面向暨大毕业生提供了1600多个就业岗位。也就是说,这1600个就业岗位原本是面对所有大学生的,能力优秀者得,现在变成“暨大”学生的专利,对其他优秀大学生的不公平毋庸置疑。当然,在此之前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等著名高校都搞过同样的“校友招聘会”,这无疑是筑起一道道“就业篱笆”,实际上是增加了大学生公平就业的难度。对于知名高校而言,校友圈子高端,自然有利。但是对于哪些不太出名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哪怕他们比名校的学生更优秀也没有就业机会。作为教育者,应该恪守公平价值,为了自己的学生而破坏这一价值,无疑是不明智的。
此外,“校友招聘会”类似人类的近亲繁殖,对高校也是有害的。在校友的关照下,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有可能退化。就业“优胜劣汰”,从长远来说,对自己的学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自然就业生态环境下更有利于自己学生的发展。人力资源专家有一种说法,不适者生存,说的是往往人在逆境锻炼出来的能力在职场生存能力越强。现在就业靠“校友”关照,不知道他们未来能走多远?
解决大学生就业是必须的,也是高校的责任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动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来照顾自己的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从提升自己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来做文章,大学校长更应该关注自己的“产品质量”,让自己的“产品”(大学生)靠质量赢得市场,而不是找熟人托关系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这是不可取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兼广东教学中心主任盘和林)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