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为什么楼市成交量回暖不暖人心?
稿源: 华商报   2009-03-17 17:46:37报料热线:81850000

  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这个数字尽管抹煞了地域间的差异,但依然能大体反映出成交量回暖的现实。刚刚结束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 “微服私访”为调研形式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得出了上述最核心的数据。(3月15日《扬子晚报》)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后答中外记者问谈及金融危机时,他希望“全体中国人以自己的暖心暖中国经济”,话音刚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回应房地产业“成交量回暖”,听了这话,有人心寒了,难怪有网民留言:你哪只眼看见回暖了?明着来呀!

  不过,这一数据是“成交量回暖”,而非“价格回暖”,且与此前国家统计局“1月至2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跌量升”的结论是一致的。可为什么公众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视而不见”,偏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较劲?

  撇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说,公众就对这“微服私访”的数据充满了疑惑——— 什么时候调查的?怎么调查的?怕不是在办公室里填数字想的吧?这些充满抵触的疑问,可以窥见民意的无奈、感慨与惆怅。———毕竟,这不是他们所希望听到的消息。

  说到底,“成交量回暖”的主体是老百姓,成交量回暖的背面应该是相应的消费者购买。而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人“对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实地踩盘和调查”,“所到城市,除了要求地方政府提供统计资料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隐秘身份到各楼盘现场去了解真实状况。”基于此,所谓的“微服私访”,不过是去转楼盘、看材料,完全撇开了“到群众中去”的信条,其数据的可信性就会大打折扣。很多人应该有印象,房产商早有过“左手倒右手”的先例,还在泥潭中的不少房产商也应该会拿出各种制造繁荣假象的营销手法。

  而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公众唱反调有些日子了。此前10大振兴产业规划,就提出房地产业振兴规划(最终落选);在今年两会上,齐骥副部长说:“我们希望消费者、购房者能够明明白白地知道所买房子的价格构成,如果哪块高了,你们可以跟他们 (房产商)商量。”努力搜寻有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记忆,似乎一直就站在民意的对立面。

  其实,事先必打招呼,让职能人员穿着马甲“微服私访”或“暗访”,这已经成为当今官场的某种“潜规则”。在每每爆出此类新闻时,总能“条件反射”地收获一大堆批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微服私访”,恐怕这一次也是很难突破普通人坚固的习惯思维的。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争论太多、博弈太复杂、统计数据也多如牛毛,连决策者也雾里看花,其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需“微服私访”,只要搭建各方畅通交流的平台,倾听各方声音,就能够把脉房地产业的今天与明天。毕竟,作为管理者,“微服私访”的私密行政与“阳光政府”的潮流格格不入,其结果还可能招致任何一方的不满,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况且事关每一个人,也没有必要背着人民。

  回到房价高涨的公共议题中,有关楼市任何一丝的波澜,都有可能触及公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借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的话,“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是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你在想什么呢?要知道任何可能触碰民意的议题,是一定要顾及百姓感情的,不是吗?(杨鹏)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为什么楼市成交量回暖不暖人心?

稿源: 华商报 2009-03-17 17:46:37

  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这个数字尽管抹煞了地域间的差异,但依然能大体反映出成交量回暖的现实。刚刚结束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 “微服私访”为调研形式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得出了上述最核心的数据。(3月15日《扬子晚报》)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后答中外记者问谈及金融危机时,他希望“全体中国人以自己的暖心暖中国经济”,话音刚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回应房地产业“成交量回暖”,听了这话,有人心寒了,难怪有网民留言:你哪只眼看见回暖了?明着来呀!

  不过,这一数据是“成交量回暖”,而非“价格回暖”,且与此前国家统计局“1月至2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跌量升”的结论是一致的。可为什么公众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视而不见”,偏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较劲?

  撇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说,公众就对这“微服私访”的数据充满了疑惑——— 什么时候调查的?怎么调查的?怕不是在办公室里填数字想的吧?这些充满抵触的疑问,可以窥见民意的无奈、感慨与惆怅。———毕竟,这不是他们所希望听到的消息。

  说到底,“成交量回暖”的主体是老百姓,成交量回暖的背面应该是相应的消费者购买。而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人“对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实地踩盘和调查”,“所到城市,除了要求地方政府提供统计资料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隐秘身份到各楼盘现场去了解真实状况。”基于此,所谓的“微服私访”,不过是去转楼盘、看材料,完全撇开了“到群众中去”的信条,其数据的可信性就会大打折扣。很多人应该有印象,房产商早有过“左手倒右手”的先例,还在泥潭中的不少房产商也应该会拿出各种制造繁荣假象的营销手法。

  而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公众唱反调有些日子了。此前10大振兴产业规划,就提出房地产业振兴规划(最终落选);在今年两会上,齐骥副部长说:“我们希望消费者、购房者能够明明白白地知道所买房子的价格构成,如果哪块高了,你们可以跟他们 (房产商)商量。”努力搜寻有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记忆,似乎一直就站在民意的对立面。

  其实,事先必打招呼,让职能人员穿着马甲“微服私访”或“暗访”,这已经成为当今官场的某种“潜规则”。在每每爆出此类新闻时,总能“条件反射”地收获一大堆批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微服私访”,恐怕这一次也是很难突破普通人坚固的习惯思维的。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争论太多、博弈太复杂、统计数据也多如牛毛,连决策者也雾里看花,其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需“微服私访”,只要搭建各方畅通交流的平台,倾听各方声音,就能够把脉房地产业的今天与明天。毕竟,作为管理者,“微服私访”的私密行政与“阳光政府”的潮流格格不入,其结果还可能招致任何一方的不满,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况且事关每一个人,也没有必要背着人民。

  回到房价高涨的公共议题中,有关楼市任何一丝的波澜,都有可能触及公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借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的话,“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是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你在想什么呢?要知道任何可能触碰民意的议题,是一定要顾及百姓感情的,不是吗?(杨鹏)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