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1年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支持下,按照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依法理财深入推进,财政运行不断规范,预算收支任务顺利完成,预算执行效果总体较好。
(一)注重收支管理,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坚持依法治税,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提升组织收入水平。强化收入分析预测,注重涵养税源,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抓好各税种管理,不断夯实征管基础,创新管理方式,优化纳税服务。全年预算收入任务超额完成,收入结构趋于合理,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逐步提升。在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的同时,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认真落实厉行节约、控制行政成本的各项规定,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民生等各项重点支出,全市财政支出增量中用于民生的比重超过2/3。加快财政支出进度,通过分析支出进度、建立通报制度等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时效性,确保财政收支健康平稳持续运行。
(二)注重保稳促调,积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积极促进物价基本稳定,加大对粮食、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的投入,落实中央财政对部分行业油价补贴11.6亿元,下拨二级公路还贷补助资金2.8亿元,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及时下达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3亿元和中央、省新增扩大内需投资资金。筹集市级财政性资金113.2亿元支持轨道交通、打通“断头路”、机场快速干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兑现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资金3.02亿元。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市级落实外经贸扶持资金3.2亿元,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出台50条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财税政策,推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对100家市级重点优势总部企业和八大优势总部基地予以激励。深入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发展以第四方物流市场为平台的海港、空港物流企业。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支持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和人才战略工程,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大生态环保和节能降耗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三)注重保障民生,大力促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市级落实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水资源开发等建设。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生态建设。中央和市两级安排专项资金0.9亿元全面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免学费政策。新增帮困助学经费3亿元,实现帮困助学政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全覆盖。推进服务型教育建设,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县(市)区创建。推进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待遇逐步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调高为525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不低于城镇的60%。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在全市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分别达到人均370元和281元。全面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大市范围内实现就医联网结算。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全市落实财政性资金25.94亿元。支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支持政法机关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注重财税改革,努力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综合预算改革,不断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首次向市人代会报告。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启用企业扶持专项资金信息平台和预算执行动态管理系统。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出台《宁波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全市国库集中支付金额达到597.6亿元。加快推进县(市)区公务卡改革,实行公务接待经费“一办一结报”办法。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指导49个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2011年度部门预算。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市级首次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项目绩效评价。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公共交易平台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实行公开处置。实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加强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定期统计和分析制度。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全面复查。强化乡镇财政就地就近资金监管职责。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代理机构行为,推进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启动“智慧财税”建设,提升财税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配合做好审计署上海特派办对我市开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省审计厅对我市2006-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专项审计等工作。
2011年我市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良好,成效明显。但在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支持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有待进一步研究;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不多,财源建设尚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支出进度仍然不够均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财政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