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和自创品牌距离有多远
像许多现在成功的宁波民企一样,当兵出身的徐寅达上世纪初办厂时,100%代工接单。生产的饮水机、取暖器曾贴上“小天鹅”品牌后出口。
“做代工,不用挖空心思打品牌,只要拿到订单,埋头加工就行,但市场和设计都捏在别人手里,最后从厂里出去的产品也就赚一点加工费,付完原材料费、电费、人工费,剩不下什么。”徐寅达回忆。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工厂的遍地开花及各种成本的上涨,微薄的加工费也几乎成为规模以上代工厂的奢望。
危机感很强的徐寅达很快意识到,人工费用一年一年往上涨,宁波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丧失,仅以承接其他品牌订单为生,不仅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总有一天你身上穿的这件人家的外衣也可能被脱掉”。
于是,他开始寻求其他路径。经过几年的配件和贴牌生产,徐寅达积累了一定资金,他有意用这笔钱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2002年,当国内同类产品处于低价竞争混乱状态时,徐寅达注册了“心连心”品牌,选择中高端饮水机、取暖器投放市场。
品牌需要时间积累,徐寅达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出口产品继续沿袭过去的OEM(贴牌生产)代工模式,而自有品牌则100%走内销。
“刚开始时,内销产品的量还没上来,不仅不赚钱,还要靠代工赚的钱去补。但是现在,倒过来了。”徐寅达说。
随着自有品牌收入的占比逐年上升,徐寅达终于尝到了定价权的甜头,“做贴牌,一般只有5%的毛利,一年做一两亿元就已经到‘天花板’了,而且订单越做越小,但做品牌的话,没有销售上限,而且利润是贴牌的好几倍。”
记者采访他时,有一件几年前发生的事迄今令他记忆犹新。
当时,“心连心”的品牌已经在国内中高端小家电市场树立起来,国内知名电器商美的主动找到他,希望他的工厂能为美的产品代工,“当时就被我拒绝了,对方代表拿来一份厚厚的合作条款,约定的条件苛刻,如果做他们的供应商,根本赚不到钱。”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