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学生参与创业比赛:参赛感觉像做一笔只赚不亏生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0月20日 13:39   【 】 【打印
0

  2009至2011年三年期间,浙纺服院97名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项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81个奖项,其中国家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4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7项,省市级3项。这就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项目”后的结果。

  周浩 王国海

  项目化模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2008年2月,纺织学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项目’,希望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工作模式,将学习兴趣与专业技能进行巩固和提升,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纺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旭东告诉记者,当时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才想到了做“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项目”,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相关、就业岗位需要相关、个人专业兴趣相关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技能操作,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理论及最新的发展动向。

  据了解,纺织学院于2008年2月试点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项目”,经过3年的实践,参与申报的项目也从最初的19个项目60位成员发展到现在的36个项目160余人次,学生参与热情十分高涨。该项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作用也逐渐体现并变得十分重要。

  赵旭东说,并不是所有申报的项目都能通过,项目组成员首先对自己的项目进行申报,经组织审核,觉得可行性较大或蛮有意义的才给立项。立项之后,项目组成员要了解和掌握科研开发工作基本流程与方法,其中包括各种社会调研、项目资金预算、各阶段总结汇报等过程。这些工作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师生间的教与学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获得立项的项目,纺织学院都会单独分配一名专业指导老师给予项目成员指导与帮助,而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经费也全由纺织学院承担,这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完全是在做一笔只赚不亏的生意。

  对此,09家纺3班应竞男、陈旭静同学深有体会。去年12月11日,纺织学院应竞男、陈旭静的参赛作品《乐趣经纬》创业计划书荣获浙江省第三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一等奖。陈旭静说:“成功并非偶然,这得益于学院举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项目。通过项目的申报、实施、总结,我们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该项目也有积极促进意义。”赵旭东说,传统教育因受到入学学生人数、实验实训设施、师资等因素影响,难以避免“批量化”、“同质化”教育现象,而此项目就可以缓解或解决这种矛盾。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项目申报、立项、建设,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师生间的教与学进一步具体化、专业化、互动化,教师个人学术水平、个人专业能力价值也进一步得到施展与认可。

  据介绍,2009至2011年三年期间,97名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项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中共获得81个奖项。其中许多的获奖项目,都是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色项目”里面孵化出来的。“当别人还才组队、构思项目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们只要从现有的项目中择优进行改进就可以直接参赛了。”赵旭东说。

  编辑: 张赛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