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10年10个词变”之“新”老市民一家亲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1月03日 07:27   【 】 【打印
0

  说词解变

  从“打工者”到“新宁波人”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先人一步,制造业、建筑业旺盛的用工需求吸引了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民工潮”涌进开放前哨宁波。较长一段时间里,外地人、打工仔、外来妹,是本地人对外来打工者的种种称谓。

  打工者辛勤劳动,逐渐融入城市,像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和本地人和谐相处,为城市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因此有了新称呼———“新宁波人”。宁波服务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实施,更让他们逐步享受到了同城待遇、市民待遇。被这座城市接纳包容的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市民。

  “新市民价值观、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明礼仪……”这是慈溪新近火热进行中的新慈溪人文化活动月培训“菜单”上的课程内容。目前,已有3万多名打工者参加了培训,到本月底结束时预计培训5万人以上。

  每年夏末秋初,以外来打工者为“主角”的其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读好书、写征文、巡回演讲、联谊交友、文艺汇演等等,个个精彩、场场爆满。新老市民更是在活动中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了工作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突飞猛进,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重镇,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打工潮”持续涌向宁波,外来打工者人数逐年递增,增速几乎年年超过两位数。在制造业企业中,外来打工者占据员工总数的“半壁江山”,进而成为“主力军”。

  打工者在宁波辛勤劳动、添砖加瓦,为近年来宁波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推动企业和行业创业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冲击、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自各地的打工者在宁波汇聚,城市人口负荷加重、需求日益多元化等也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问题,发出了新挑战。2005年,宁波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调研,着手研究解决“打工者”这一考题。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打工者,究竟是城市的“包袱”,还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新兴产业大军?“外来的打工者与本地人都是宁波这座城市的主人,都是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者、发展成果的共同享有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表示。

  城市应该以怎样的胸怀来理解、包容和接纳打工者?宁波一边寻找科学的决策路径,一边积极实践,各地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探索逐步取得成效。

  在奉化西坞街道力邦村,生活着数千名外来打工者,这里“发明”了闻名全国的外来工管理“力邦模式”,诞生了国内第一个外来工服务组织,为“宁波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慈溪坎墩街道五塘新村,新老村民在磨合交融中共同培育出和谐之花,成立首个“和谐促进会”,大家一起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由此产生了宁波4000多个融合组织。

  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大单”上,以社保套餐为龙头,涵盖就业培训、子女教育、积分落户等几乎工作生活所有领域的“1+X”政策体系,让打工者逐步享有宁波市民待遇。

  在金融危机中,打工者与企业共同约定,一起渡过了难关;在文明城市的一个个角落,2万多名外来工志愿者成立了全国首支外来务工人员志愿队伍,尽自己所能为社会添加和谐润滑剂。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对新宁波人也提出了新要求,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都需要高技能、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仅“十一五”期间,我市就有约250万名新宁波人接受了全程免费职业推介和引导性培训服务,18万人取得各级技能等级证书,近300人获得国家级、省级或市级优秀农民工、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称号,100多人获得了劳动模范、首席工人、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做优秀的新宁波人,已经成为400万外来打工者的共同心愿和追求。让新老宁波人携起手来,与企业同进步、与产业同提升、与城市同发展。记者 周 骥

  编辑: 张赛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