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传统春节,少不了礼尚往来。但满城尽送海产大礼包,可算是宁波特有的一种礼俗文化。
15年前,业界巨擘“陆龙兄弟”突发奇想:何不尝试将海产食品装入礼盒、向消费者提供“领鲜”的、“最宁波”的礼品采购解决方案?事实证明,自1998年首度面市起,这种礼品组合套餐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让它的发明者也始料未及。到今天,海产大礼包几乎已经成为全行业的“标配”。
与此同时,“好吃不过海产,好礼不过海产大礼包”的宁波食俗文化,也早已成功实现对外“输出”:仅在上海市场,仅在2011年春节,就有33.5万包(盒)水产大礼包完成销售。而作为最早实施这一营销创新的“陆龙兄弟”,更是被视作宁波这座城市的金名片。时至今日,它的海产大礼品及套餐产品,“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一个老品牌及其守护的味道
宁波拥有足以匹敌国内其他任何城市的特产名片:比如宁波汤圆、慈溪杨梅、奉化水蜜桃……但在一长串熠熠生辉的名单中,任谁都不会忽略一种标志性名物,那就是宁波海产。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东海纯净的水体和活跃的洋流,造就了宁波海鲜非凡的品质。但宁波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创新和转化的灵感:黄泥螺、红膏蟹制品、对虾干、脱脂大黄鱼、大鱿鱼鲞、干贝、烤鱼片……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凭藉风干、糟醉、腌腊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它们所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
最挑剔的食客,往往成就最道地的美食。有人戏称:宁波人命里都是属猫的,几日不沾海味,就会变得蔫蔫的。大海的厚爱,滋长了宁波人胃口的种种“毛病”,特别是嘴刁和挑剔,席间没有海鲜,菜再多、烹制再精美,也属白搭,感觉还是“没什么好吃的”。因此,为了成就宁波人餐桌上味道的基础,35年专注做海产的“陆龙兄弟”,至今仍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个源远流长的饮食传统和属于宁波人的集体回忆。
在“陆龙兄弟”的现代化流水线上,泥螺蟹糊等这些古老的食物,呈现出与传统方式不一样的生命力:严格地遵循着历史流传至今的饮食制作方法和味道,选用有特殊要求的珍贵食材,坚持自己做产品研发、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在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绿色食品”、“中国有机产品”这些业界最高荣誉一一揽入囊中的同时,“陆龙兄弟”总部旗舰店及其诸多分号,也成为由时间留给宁波的一座座“味觉纪念馆”,深刻地影响着宁波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宁波美食老品牌对于滋味、文化传承和商业伦理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好礼是怎么炼成的?
时间是许多风味美食的挚友,也是砺炼任何一种风味特产的“磨刀石”。食材、制作方法、挑剔而忠实的食客、勤勉而富使命感的经营者……所有这一切的最佳配置,最终会在时间的长河里,孕育出珍珠般璀璨而经久不衰的城市金名片。
2012年8月,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宁波,正式认定了陆龙海产等一批“城市礼(名)品”。这个结果绝不令人意外:因为对于宁波人来说,在一年四序里,有了泥螺蟹酱等“压饭榔头”的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仿佛也会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许多“无海味不欢”的宁波人,每次出远门,还因担心吃不惯当地饮食,总是先在行李里塞几瓶陆龙黄泥螺、红膏炝蟹、海蜇头,心里会踏实一些。在岁月流转中,遵古炮制、修制务精“陆龙兄弟”,早已成为代表宁波城市品牌形象、展示宁波城市独特文化和精神的一种城市识别符号。
在“陆龙兄弟”开发出海产大礼包之后,一个传统美食又有了新的演绎。这个发轫于1998年的奇妙创想,不仅打破了业内长期以“一瓶二袋三称重”方式售卖海产食品的思维定式,而且深刻改变了宁波的礼品市场格局和送礼习俗。随着“陆龙兄弟”磁铁般地吸引和招徕着人数不断增长的来甬游客,以及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将之作为送给外地亲友的馈赠礼品,这种宁波传统美食,在今天已成为中国各地的常见食品。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