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1我是行人,我怕谁
地点:药行街灵桥路口
时间:3月7日上午11点多
这是中心城区重要路口之一,交通非常繁忙。
记者观察了15分钟,大部分行人能遵章通行,但也有一部分市民过马路如入“无人之境”。记者站在灵桥边的斑马线上,对面一头来了一名小伙子,他一边低头玩手机一边走路。此时,人行横道上亮的是红灯,但小伙子头也不抬,直接往前走。好几辆车从他身边险险地通过,他也毫无感觉。记者随意问了他一句为何闯红灯。没想到小伙子的回答更“潇洒”:“没什么大不了的,车会让人的。”
据记者了解,类似的情况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虽然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保护的是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但如果以生命为代价,就算保护了又如何?
现象2只要走“捷径”
地点:药行街开明街路口
时间:3月7日中午12点半
这里有过街地道,路面上根本没有斑马线,人行道上还设置了围栏,提示行人从地下通道过马路。
尽管路面不允许行人行走,但横穿马路者并不鲜见。一名打扮时髦的女子沿着开明街行走,快到路口时,她稍微迟疑了一下,就径直沿着机动车道行走了。记者询问时,她笑着说,一来绕路,二来麻烦。“虽然这里没有斑马线,但我也是按照红绿灯来走的,没违反交通规则吧。”
另一名横穿马路的市民也认为,路面上走的是捷径,不设置斑马线没道理。
同样,像李惠利医院门口、药行街日新街附近,因为斑马线设置的改变,有不少市民曾选择翻护栏来走“捷径”。
据记者了解,市三区有540多条斑马线,主要分路口和路段两种。尽管一般情况下,是按照行人是否有集中过街的需求来设置的,但也综合考虑了安全因素。“便捷”往往与安全相背离。
现象3红灯过长失去耐心
地点:药行街大来街路口
时间:3月7日下午1点多
药行街两边都是商业广场,过街行人比较多。而药行街又是主干道,车流量非常大,过马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者掐表记录了路口红绿灯的时长,红灯时间长达120秒,绿灯只有约30秒,记者沿斑马线过马路,花了20秒。记者的直观感受是:等待太煎熬。
记者看到,等了大概40秒的红灯,一名阿姨失去了耐心,瞅准路口没车的空当,闯了红灯。虽然她一路小跑到马路中央,还是被穿行的机动车逼停了几次。
等了大概70秒时,药行街两边的行人越聚越多,车流也稍稍稀疏了一点,此时,一名大伯“带着”10多个行人往马路中间挤,这一次,车流再也挡不住行人了。司机鸣号示意,但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能被迫停车。
曾有实验表明,90秒是人们在斑马线前可以忍受的最长时限。据记者了解,在繁华商圈周边,车流人流通行需求都非常旺盛,行人抢先通行,直接影响行车效率,是诱发驾驶人“路怒”、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