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时节,扫墓高峰如期而至。市民的祭扫方式有了怎样的转变?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低碳”文明的扫墓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宁海人所接受并践行。
昨晚,县花木市场,记者遇见了在挑选小花篮的陈女士。她告诉记者,以往清明节,家人会带上纸钱、香烛去扫墓,长辈的观念很难改变,做小辈的也不好多说。“今年,随着移风易俗活动的开展,老人终于想明白了。这不,在征询了他们的意见后,我特意选购了祭扫用的小花篮和水果。这样既文明、安全又不失悼念先人的意义。”
闲聊间,记者看到花店里不仅有小花篮,还有绑成一小束的鲜花。“宁海人的祭扫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花店老板杨敏华一边忙着制作,一边对记者说,现在,购买鲜花去祭扫成了一种时尚。其中,菊花、白百合因其色泽淡雅,有怀念亲人、寄托哀思的意思更是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据了解,小花篮的售价一般在15-20元之间,很经济。“从顾客预订的情况看,这周六、周日每天的销售量可能突破300个。”杨敏华说。
记者随后赶到东门菜场附近一家卖清明扫墓用品的小店。只见店里跟往年一样,清明扫墓用的物品依然五花八门、应有应尽,但去选购的顾客寥寥无几。“生意不好做,一整天没开过张了。”店主坦言,虽然也知道使用纸钱、香烛比较危险,但做生意的总希望能多卖点、多赚点,不过随着市民观念的转变,店里的生意渐渐难维持了,“如果继续亏本,肯定是要转行的。”店主如是说。
在当天的随机采访中,很多市民纷纷表示,今年的清明节不再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了,而选择了文明的祭扫方式。网友“静观”表示,祭扫时,应尊重传统,杜绝浪费,严禁扰民;应留下脚印,带走垃圾,做个文明环保的扫墓人。退休教师何阿姨认为,作为享受良好生态资源的宁海人,更应该积极加入到“低碳祭扫”的行列中来,以“低碳环保”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缅怀方式。“我觉得做清明就是种情感的倾诉。摆束鲜花,带壶好酒,捎上水果,既环保又安全。”市民吕先生也表达了相同的想法。
除此之外,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方式,放一支歌,献一束花,留一段话,也被众多宁海年轻人所接受和使用。“清明节不能回家,希望网络能带去我对亲人的怀念与哀思。”俞小姐在微博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记者短评
清明节祭祖扫墓,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因受各种封建观念、陈旧习俗的影响,不少人习惯用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等方式进行祭扫,却不想其中的安全隐患成了城市的隐忧。
笔者以为,祭祖扫墓表达的是一种思念和追忆,而这些本该安安静静的。相较于传统“烟熏火燎”的祭拜方式,“低碳”文明的扫墓方式无疑更符合清明节的本质。如今,随着移风易俗活动的深入开展,很多宁海市民已经看到了文明祭扫的优点,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文明祭扫的队伍中来。(记者黄浓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