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镇文体中心落成,除非天气恶劣,广场上日日聚集近千群众跳舞、打拳,内设的篮球场、乒乓球场更是天天爆满。
在横溪,最大的本土赛事要数一年一度的乒乓球赛,每次都有数百人报名,观众更是上千。每年10万元的办赛经费,从未让政府操心。“我们把冠名权留给企业,每年都有不少企业主动赞助。”镇文化站站长梁丽芬说,这种双赢机制成功运作了8年,连续几年赞助的企业我们还会劝退,一方面给他们减压,一方面把“出名的机会”留给更多热心企业家。
横溪村篮球队经常代表镇里参加各级比赛,每年路费、服装费、器材费是一笔不小开销,这笔费用同样由企业买单。“发展文体事业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镇里财政紧张,我们就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宁波贝达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宏说,文体事业繁荣了,社会风气就会不断好转,办企业也更安心。
在这样的良好氛围推动下,横溪镇近年来还两次揽下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朱金漆木雕博物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正是通过制度的推陈出新,穷地方种出“富文化”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编后】
在财政紧张背景下,如何发展好群众文体事业?横溪展示给我们一条良性互动的途径:政府引导、企业助力、老百姓参与其中并真正享受愉悦。此案例在打破“政府重视就是重金投入”传统观念的同时,说明文化建设中的氛围营造和巧妙引导,才是政府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有钱好办事简单,没钱也要办好事,就需要智慧。横溪之举,值得借鉴。
鄞州记者站 续大治 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郑拓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