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收获颇丰
“这几次上海之行,也让我们基本摸清了甬剧在上海的发展脉络。”参与此次老艺人抢救保护工程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副主任庄丹华表示。
“当年,甬剧跟着宁波帮走向大上海,而海派文化对甬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庄丹华说,“在上海,甬剧不仅向其他剧种学习,也向话剧学习,最终完成华丽转身。”
几次上海之行让市艺研院收获颇丰。“我们带回了很多珍贵的实物资料,诸如票根、节目单、剧照等。”让市艺研院甬剧传习部主任沃幸康惊喜的是,他们还在上海一戏迷手中发现了16张甬剧老唱片,“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唱片社出版的,这样的有声资料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
“如果有可能,我们在今后开办的甬剧博物馆内,放一台老式留声机,让这些老唱片原声重现。当然,还包括收集到的各种实物资料。”郭国强畅想起了未来。
滩簧小戏搬上舞台
“滩簧七十二小戏”是1939年以前上海的宁波滩簧主要演出剧目,它们也被视作甬剧传统剧目的早期代表。
这“七十二小戏”曾广为流传。庄丹华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中一出《拔兰花》曾被一民营甬剧团视为招徕观众的‘法宝’,戏没人看了,只要一演《拔兰花》,观众准来。”
去年,市艺研院在上海收集到了一本珍贵的《传统剧目汇编》。这本《传统剧目汇编》收录了14部甬剧的剧本,都是根据口述整理而成,也有部分曲谱。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七十二小戏”中的几部剧目。这也让郭国强萌生了将原汁原味的滩簧小戏搬上舞台的念头。“我们精心挑选了《拔兰花》、《双投河》、《康王庙》和《扒垃圾》4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滩簧小戏,并在今年8月举行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展演。这也是这么多年来首次全面系统地在舞台上展示滩簧小戏。”
□记者 梅薇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