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老蔡向记者展示他发现的镇海棘螈。记者 张海华 摄
□记者 张颖 张海华
中国宁波网讯 “我觉得它很可能是镇海棘螈,它又在老地方出现了!”前天,鄞州村民老蔡激动地打通了本报新闻热线。在确认老蔡发现的是极度濒危的镇海棘螈后,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鄞州区森林警察大队的工作人员昨天来到实地查看,商讨初步保护措施。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鄞州与北仑交界处的一处山中,那里青山绿水,生态环境极佳。老蔡就是在那里的溪流边发现了一个“怪模怪样”的小家伙,长得有点像娃娃鱼。而且,它已经在水潭里产下了20多颗晶莹的卵。
这“小怪物”呈棕黑色,扁而宽,长约10厘米,浑身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疣粒,看上去丑丑的,但还是挺可爱的。它喜欢趴在阴暗潮湿的枯叶堆里,行动迟缓,而且保护色极好,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发现不了它。
“其实,早在2009年冬天,我就与它初识了。那次是在山上挖地,刚翻开土层就见到了这东西,黑乎乎的吓了我一跳。后来,每年春天都会遇到它。”老蔡说。
今年初,老蔡去北仑九峰山游玩,在那里看到了镇海棘螈的标本,这才想到,自己看到过的“小怪物”很像镇海棘螈!巧的是,两天前,老蔡的家人又在老地方发现了它。
老蔡觉得,连续几年都能在同一个地方发现这“小怪物”,说明它喜欢这地方的环境。“去年强台风‘海葵’来的时候,溪流发大水,山上冲下来很多东西。我费了很大的劲,清理掉杂物,恢复了这里的原貌。果然,今年春天,它又出现了。”老蔡说。
前天傍晚,根据记者拍摄的“小怪物”照片,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学院的鲁庆斌和高欣两位博士确认,那真的是镇海棘螈。它属于宁波特有的古老物种,比大熊猫还稀有,而且分布区域极为狭窄。20多年前,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得知结果后,老蔡又喜又忧。他查过资料,知道镇海棘螈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一旦合适的繁殖、栖息场所遭到破坏,会导致种群数量锐减,严重的甚至在该地区灭绝。
老蔡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保护这块新发现的有镇海棘螈繁殖的区域。他还表示,自己愿意尽力配合政府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昨天,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赞扬了老蔡的保护意识。考虑到老蔡的住处就在镇海棘螈发现地附近,就暂时先委托老蔡一家平时照管好那块栖息地,届时可予以一定的补助或奖励。
延伸阅读
“活化石”镇海棘螈
镇海棘螈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距今已有1500万年历史。它们喜欢生活在森林植被茂盛、人为活动少、枯枝落叶较多、阴暗潮湿的地区,白天很少活动,晚上出来觅食。
该物种最早是由张孟闻先生于1932年在镇海县城湾村发现,当时命名为镇海疣螈,唯一的模式标本因日军侵华而遗失。1978年,蔡春抹先生在宁波市镇海县瑞岩寺(现属北仑区)附近再次发现。次年,又采到标本,并定名为镇海棘螈。
镇海棘螈行动迟缓,迁移能力很弱,因此对所在环境依赖性很强。十几年前,我市在北仑林场建立了封闭的镇海棘螈保护区,并采取人工配对繁育等措施,以增加其种群数量。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