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面包32元、大米70元、方便面42元……昨天,随着围困蜀山村8天之久的洪水慢慢消退,陆续有村民把一笔笔“迟到的货款”送到村口的小超市。
“已经收到了17笔,金额1063元,应该跟货值差不多。”面对着一张张陌生而略带歉意的脸,店主包晓龙眼眶湿润了。
包晓龙是浙江丽水人,退伍后在奉化一家服装厂打工,稍有积蓄后,他带着妻子和才满周岁的女儿,来到余姚蜀山村。今年10月1日,他向朋友借了20万元,在村口开起了小超市。
没想到超市开张才一周,强台风“菲特”就引发了余姚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作为余姚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蜀山村积水最深处达到3米,断路、断水、断电、断粮、断通信,4000多名村民困守“孤岛”,个别不良商贩哄抬物价,但包晓龙的超市不但分文未涨,还敞开大门让大家各取所需。
村里开包子铺的范女士清楚地记得,大水围村之后,她蹚着齐腰深水来到小超市买米,但一摸口袋没钱。“先拿走吧,钱以后再说。”看着一脸焦急的范女士,包晓龙帮她扛上一袋15公斤的大米。“大家脸都没认熟,他这么信任我们,人是要讲良心的。”第二天一早,范女士特意让儿子送去70元米钱。
在洪水肆虐的那几天,小超市成了村里的“救灾物资发放点”,大米、面包、矿泉水、方便面、蜡烛……有钱的付钱,没钱的直接拿走,包晓龙连“白条”都没让村民打一张。
“具体多少人没付钱我也记不得了,反正大灾面前,都该互相帮一把。”包晓龙不太愿意多讲自己的事,他絮叨更多的是村子进水那天村民出手相助的情义。
那天凌晨3时,包晓龙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大水已经漫进超市。“赶紧把东西搬到楼上去。”邻居余雅儿顾不上自家的汽车进水,全家总动员帮他转移货架上的商品,闻讯赶来相助的村民有十多人。到上午10时安顿好时,大水已经涨到半人多高。
“其实小包这次损失蛮大的。”余雅儿说,超市的商品被及时转移了,但仓库里的东西都淹了,损失近10万元。
昨天下午,趁着大水开始消退,包晓龙进了趟城,拉回一车应急生活用品,“超市不少商品断货了,我怕大家吃的用的没着落。”包晓龙说,他会在蜀山村把小超市一直开下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