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水杉密密忆当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16日 14:00   【 】 【打印
0

水杉密密忆当年

图为329国道两旁的水杉树。(记者孙红军摄)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袁力波 通讯员 沈雨杰)树干挺拔如出鞘之剑,枝叶扶疏若禽鸟毛羽,树形端庄似肃穆宝塔。提起贯穿大碶的老329国道,就不得不说路两边哨兵列队一样的水杉树。水杉树之于老329国道,就像香樟树之于中河路,命运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烙上了彼此的印。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现在的老329国道,着实太窄,车流量又只增不减,令人纠结。有网友提出应该拓宽老329国道,这让部分网友将关注焦点转移到了水杉树上:道路若拓宽,是否会殃及水杉树?“这些树在夏天给路人带来了阴凉,不要砍哟,也是北仑的风景线呢。”“这条路老矣,但有特色——两边漂亮的水杉谁舍得破坏掉。”“小时候经常骑车去外婆家,很有感情的,两边的树确实漂亮,不能砍啊!”

“去宁波的路上水杉树不断掠过,小时候觉得这段路特别长,等看不到水杉了,就知道离宁波近了。”

网友“立嵩”,是位土生土长的85后。他家在大碶城区,外公外婆家在清水桥,爷爷奶奶家在城湾,小时候,不管是去看望外公外婆还是爷爷奶奶,都会经过这条老329国道。从小到大,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坐在妈妈的电瓶车上,坐在舅舅的摩托车上,坐在姨父的小轿车里,眼前掠过的就是一根根笔直的树干,夏天上边是一丛丛的绿,冬天则是光秃秃的树丫,任阳光肆意挥洒落下来。

“立嵩”说,他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次晚上从外婆家回家,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歪着头靠着爸爸的背,搂着爸爸的腰。水杉树在夜里成了黑影,一个个黑影闪过,却发现在北面夜空中有个东西在一闪一闪亮着灯。他问爸爸,那是什么。爸爸回答说,那是北仑电厂的大烟囱。“电厂”的概念,在当时还在念小学的“立嵩”脑中,还很模糊,只知道是很厉害的。鼻腔里有水杉树特有的清新的味道,闻着闻着,看着电厂烟囱的灯,小眼睛就迷糊了。这时传来爸爸的声音:“不要睡着啦,抓紧,当心掉下去。”

“那时新碶这边还没那么多高楼,北仑电厂在一片空旷中很明显,现在多了很多楼房。这水杉树也越长越高,每次在这条路上,心情就很好。”“立嵩”说。

“小时候去宁波,都是从老329国道坐车去的。”同是85后的大碶姑娘贺梦恬回忆说,那时候每次放假,都想着去宁波,吃肯德基,逛城隍庙,或者去儿童公园、动物园、姚江公园玩。一上公交车,就特别兴奋。从大碶城区,一路沿着老329国道过石湫、俞王、徐洋、湖塘、民乐、璎珞,一路数着后退的水杉树。每过一段路就问:“宁波到了吗?”然后妈妈回答说:“还没到呢。”“小时候觉得这段路特别长,水杉树不断掠过,等看不到水杉树了,就知道离宁波近了。”小贺说。

水杉树树龄将近30年了,对种下树、看着它们成长的养路工人来说,就像“孩子”一样

今年65岁的张文浩和67岁的王德祥,都是从北仑公路段退休的老养路工人。王德祥1969年从部队退伍后,就进单位了。张文浩要晚一些,在1980年,才跟其他几位同样是农民出身的伙伴一起进了单位,成了养路工人。他们都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大碶道班,主要负责管养329国道育王岭至陈华这一段14公里长的公路。整个大碶班也就10人左右,他们就是这批水杉的种树人。

历史就像不断轮回的舞台剧,在不经意间重复上演。曾经的种树人,却亦是曾经的砍树人。两位师傅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329国道还是一条砂石路,但路两边已经有存在多年的绿化树木了,有杨柳、乌桕树等。欧阳修的《蝶恋花》中有“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描写。若是人行道、游步道,边上栽着杨柳,袅袅婷婷,倒是一番美景。只是在公路边上,杨柳树弯曲的姿态和触手般的枝叶,反而有些妨碍视线。而且杨柳和乌桕树都很容易生虫,除起虫来很麻烦。1983年前后,随着329国道部分路段开始路面柏油改造,两旁的树也一并全都斫掉,然后才开始种上了笔挺的水杉树。“在种水杉树之前,还试种过法国梧桐,不过后来还是都改种水杉树了。”王德祥说。现在,在徐洋、邬隘村路段边上,还存留着几株法国梧桐树。

1983年,张文浩当上了大碶班的班长。“这些杨柳都是老树了,有几颗树干有一人环抱那么粗,斫起来交关费劲。斫下来的枝干,滚圆的,有两三公尺长,工人们合力抬起,喊着1、2、3的口号,扛到解放牌汽车上运走。”让张文浩印象最深的一株杨柳,是在吕鉴村路段路边的一座土窑厂旁。这株杨柳枝干斜倾向土窑厂,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其砍倒,树干就会顺势压到土窑厂上。作为班长,张文浩为这事动脑筋,晚上都睡不着觉。最后,只能在砍树时,在路段两边先拦起来,让工人们往反方向用绳子拉住杨柳树,然后再将其放倒,避开了土窑厂。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张文浩还是觉得,把这些老树砍掉有点可惜。

取代这些老树的,便是新运来的水杉树苗。“那时我们没有自己的苗圃,这些水杉树苗都是工程车从奉化那边运过来的。这些树苗也就一人左右高,二公尺不到,胸径估计只有两三公分。”王德祥回忆说,老329国道沿线的水杉树,不是一下子全都种好的,而是分批分段进行,最早一次是1984年春,从靠近育王岭的路段开始,之后1986、1987、1988年又各种了一次,时间都一般都集中在二三月份。

张文浩说,现在绿化树木移植,根部大都带着土球,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那时运来的水杉树苗,都是光秃秃的,所以工人们也都要赶时间,头一天晚上刚运到,第二天一早,大家就都集体出动了。在事先挖好的坑洞前,一人抬起一株树苗,放到洞里扶正,一人拿起铲子填土,将土压实后再浇水。“基本上都是我们几个工人一手种的,其间清水的部队官兵、湖塘村的团员青年也来帮过忙,参加植树。部队士兵们来帮忙的时候,排着整齐队列,先让我们给他们做示范,讲好要求和标准,然后就跟我们一块种起树来了。”

“不希望当年斫杨柳树的历史重演,最好让这批水杉树继续见证北仑的变化。”

现在老329国道两侧水杉树,长得挺密,靠得紧的,两棵树之间连一米的距离都不到。不过两位师傅都说,当时种树时,若严格按照要求,每颗树苗之间的间距要有三四米。但是真正种的时候,因为树苗都比较细,就没有顾及那么多,种得比较紧。只在桥头桥面、村道岔口处没有种树。一轮种下来,有多余的树苗,就又直接种在树与树之间了。所以在近30年后的今天,树干长粗长高了,看上去显得紧凑。

张文浩说,水杉树苗刚种下不久,就有人来偷挖。没办法,工人们只好贴告示,拉横幅,警告“小偷”不要偷盗。也有一些树苗被过路的汽车给撞倒了,于是工人们只能进行补种。对于种下后枯死的树苗,工人们也重新挖掉再补充新的树苗。“树苗长了三年后就好看了。水杉树树形好,笔直挺拔,而且很少长虫。”

“现在公路绿化讲究多了,树种也要高的矮的分层,不同颜色的树叶来搭配,我们那个时候就是简单地种树。快要30年了,我现在偶尔也会到湖塘、民乐附近去,看看两侧的水杉树,确实长得好。”王德祥说。

这么多年过去了,因为329国道岔口改造、穿好公路建设等原因,还是有一批水杉树被砍掉了。也有一些大水杉树,被车子撞断倒地,要挖掉树桩、树根再补种,已经是不大容易了。

如今,沿线的水杉树,大都已经长到10米的高度了。这个季节,有的水杉树叶依然保持鲜绿,有的则已经变成金黄。两色相间,对比明显,却也是种美。张文浩说,水杉树长得最好的路段,一是清水过去到霞浦这段路,二是柴楼、湖塘、新安那一段。在湖塘村路段,记者用皮尺量了一下几棵水杉,树干粗的直径有40多公分,1.5米长的皮尺,还绕不过树干基部,用手臂环抱,也有点勉强。

就是这样两列水杉树,郁郁葱葱,伫立原地,看云卷云舒,风起雨落。“亲手种下,跟自己‘孩子’似的。”张文浩说,不希望当年斫杨柳树的历史重演,最好让这批水杉树继续见证北仑将来的变化。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