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善举 情动芦山镇
在冯吉军等3名民警在贵州追逃途中关爱困难家庭,还和当地赴宁海打工人员的子女结帮困对子的事迹传出后不久,时任宁海县公安局副局长胡华新带队赴贵州抓逃途中,再次来到芦山镇。当地派出所所长罗继文告诉胡华新,芦山镇有常住人口2万多,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平均每户每月消费不足50元,绝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目前有9000余人在宁海及周边地区务工。罗继文还说,“留守在芦山镇的3000多名儿童中,大部分儿童多年没有见到父母亲。”
听了这席话,胡华新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些留守儿童过着宁海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艰苦生活,连和父母亲相处也成为奢望。返回宁海前,胡华新和随队的民警们又和芦山镇的5名留守儿童结成帮困对子。
宁海公安民警不事声张地结对帮扶贵州贫困家庭的真情故事,通过众多务工人员的短信、电话等反馈到芦山镇后,也深深感动了芦山镇的当地居民。“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宁海民警,他们用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我们也应该伸援手帮助乡亲!”前年10月,芦山镇的一些养牛、养猪大户,赶到芦山镇派出所所长罗继文的办公室,要求派出所帮助物色父母外出在宁海打工、家境困难的孩子。他们也要学习宁海民警,出自己的一份力。接着,这几位当地企业负责人认助了10名父母在宁海打工的留守儿童。
当罗继文把这个消息告诉在宁海的冯吉军时,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两地结对的联络员。而冯吉军也在工作之余,像模像样地干起了这个额外的工作。他把芦山镇务工人员在宁海的情况反馈给罗继文,而罗继文又将一些治安信息通报给他。两地的治安工作实现了良性互动。
在真情的倾注下,古道热肠的贵州人也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回报宁海民警。去年4月,芦山镇党委副书记带着派出所所长罗继文等4人,悄悄来到宁海。他们没有将自己抵达宁海的消息告诉“联络员”冯吉军,而是走访在宁海跃龙、梅林、西店3个贵州芦山镇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街道,并在务工人员中物色了10多位政治素质高的党员和村干部,担任芦山镇在宁海务工人员的管理员。当罗继文将这份名单交给“联络员“冯吉军时,冯吉军感动了,这是一份无法用任何方式来衡量的大礼。冯吉军拉着罗继文的手一个劲地道谢,而罗继文说:“首先是我们要感谢宁海民警的人性化执法和关爱留守儿童的人文情怀,是你们感动了我们!”
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在宁海的工作,解决他们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宁海公安局所属的各科所队民警,目前与包括贵州惠水芦山镇在内的留守儿童帮困结对的已有近60对,原来一学期500元的资助也提高至1000元。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