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不想毕业"的老校长张永昌 造一座"叟梦园"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11日 07:18   【 】 【打印
0

张永昌:“不想毕业”的老校长

图为上课场景。(赵进军 摄)

张永昌:“不想毕业”的老校长

图为“运动会”场景。(单玉紫枫 摄)

宁波日报记者 单玉紫枫 通讯员 赵进军

“看准了,放!”78岁的卢焕巨屏气凝神,神情专注:只见他瞄准瓶口,手指轻轻一放,筷子不偏不倚,正中瓶口。“好!”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手要稳,着急了肯定不行。”卢焕巨得意地跟老伙伴们传授起了经验。后排的银发队员们不甘示弱,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窗外热闹非凡,80岁的老校长张永昌也按捺不住,他续了杯热水,乐呵呵地走出来,要为“学生”呐喊助威!

不久前的一个午后,当记者慕名来到余姚低塘街道芦城村老年学校,却不料“撞”上了这场“超大龄”的趣味运动会。

让老人上学成为一种习惯

芦城村有“三宝”:蜜梨、庙会、学校好!来到芦城,几乎每个村民会说上这么一句顺口溜。大伙口中的“好学校”不是别的,正是张永昌创办了10年的村老年学校。

2003年,当大部分人还在关注“老有所养”时,张永昌,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村退休会计却早早惦记上了“老有所学”。那时的芦城,老人大多闷在家里,连个聊天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是什么娱乐活动了。精神贫乏、与社会脱节几乎成了老人的身份标签。

张永昌拉上村里几个退休老师,向村委会提出,能不能办个老年学校?没想到,村委会立即拍板,还将双建自然村的会议室辟为教室。之后的招生工作进展很顺利,老人们报名很踊跃,第一届就吸引了40名“学生”。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在籍学生从原先的40名,变成了如今的140名,教室也早已从小会议室搬到了村文化宫那200平方米的大会场。每月的15日、30日固定开课。

“老人们也习惯了,一到日子就放下其他事情,来学校上课。老师免费教,老人免费学,教室里座无虚席,连屋外的条凳上也坐满了人。有兄弟结伴的,有姐妹同桌的,还有‘夫妻双双把学上’,学校里光夫妻学生就有十几对。”张永昌说。

80岁的学生打“留级”报告

每逢开课日,80岁的卢文焕,都要对着镜子把衣服理得整整齐齐,而后叫上82岁的哥哥卢文高,一起去老年学校上课。他略微耳背,想早点到教室占个靠前的座位。如今,最让这对哥俩担心的,是不知道这种上课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原来,学校有个规定,“入学”年龄为60岁,一到80岁,必须“毕业”。“教室不够用啊,年纪大的不‘毕业’,到年龄的就进不来。”张永昌显得很无奈。照理说,今年初,卢文焕吃过学校送的80岁生日蛋糕,参加完“毕业典礼”,就算正式“毕业”了。但卢文焕不干,毕业后,他和他哥哥还来。后来,他们索性给校长打了一份报告,申请继续“留级”。

 [1] [2] 下一页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