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构筑乡村精神家园——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纪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25日 06:58   【 】 【打印
0

如果说,文化礼堂在东海村承载着全村人的自豪,那么在慈溪市匡堰镇高家村,承载的则是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之梦。

在该村村史馆里放着的一些青瓷器,虽然局部有些粗糙,但色泽清澈温润。

“这是村里孩子们制作的,旁边青瓷厂给他们免费烧的。置身于艺术的天地,高家村妇女主任陆惠能说话声音也低了两度,生怕惊醒这些青瓷美梦似的。

越窑青瓷烧制工艺创于东汉终于南宋,直到2001年慈溪人才再次掌握了这种工艺。越窑青瓷在人间谢幕的原因很多,传承人绝迹是重要原因。失而复得后当地人格外重视传承,现在,村里的许多孩子都略懂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如果说高家村人传承的是一种工艺,那么,余姚市黄家埠镇十六户村人传承的就是一种精神。

十六户村位于杭州湾畔,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红色通道,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曾为该村题写“红色通道十六户”。

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泰栋曾多次到过十六户村,每次去他都忧心忡忡,这片土地上沉淀了太多的感人故事,村民曾织出大批土布送给新四军,曾用木帆船将大批新四军战士送到对岸……他担心新四军老战士都去世了,这段历史会被人遗忘。

“这段历史终于有了安放之地。”王泰栋说,他现在安心了,十六户村新建的文化礼堂里有了一条道德文化长廊,专门讲述了那些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园馆用“红色十六户”、“民俗十六户”、“最美十六户人”等五大板块展现了十六户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村民韩金峰还常常登台表演自己创作的莲花落《美哉十六户》,村里的舞蹈队也不时表演《十送红军》,用文艺的形式传承那段红色历史。

如果说十六户村的文化礼堂里安放的是一段过去的辉煌,那么象山县东陈乡樟岙村的文化礼堂里,则安放着一段现代的辉煌。

樟岙村有500岁的古桥、1200岁的古树、800岁的古庙、年纪不详的古道,象山剪纸艺术家谢才华剪纸馆就设在这个古村的文化礼堂里。

剪纸馆里展出了谢才华大量的作品,他有时也会来现场表演,运气好的话你还能遇见他,得到一幅他即兴剪的作品。

在我市,像谢才华剪纸馆一样落户农村文化礼堂的民间艺人工作室还有很多。在北仑区九峰片区文化礼堂,乐翠娣几乎天天守在她的剪纸工作室,一把剪刀、一方红纸,加上一双巧手,不到十分钟,她便能为你剪出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11月19日,乐翠娣正和几位老人围坐着一起剪纸。墙上贴着她的剪纸作品,最新作品“抗击台风”反映的是台风“菲特”来临时,宁波人民守望相助的场景。

由于有了乐翠娣工作室,九峰片区文化礼堂成了周边村子的喜事集散地,张家嫁女儿了,来要几片窗花,李家娶媳妇了,来要几个大红喜字。

文化礼堂不仅让一群老人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也让孩子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7岁的象山县贤庠镇海墩村小朋友李青馨和20多个小伙伴,曾在今年开学前穿着汉服,在村文化礼堂内参加了“开笔礼”,他们正衣冠、行拜师礼、开笔破蒙……

“开笔礼”曾是海墩村一项极为隆重的典礼,但后来随着大会堂的消失而消失,村里建了文化礼堂后,它又回来了。

在今年开学前的一个月里,宁波有几十个村的文化礼堂举行了“开笔礼”。

“开笔礼”热潮刚过,各村的文化礼堂里又掀起了“重阳礼”高潮,各式敬老活动轮番开展。

今年重阳节前夕,余姚市河姆渡镇翁芳村十几位老人身着唐装,端坐一旁,晚辈们依次给他们鞠躬、敬茶、送礼物。90岁的翁秀韻收到了儿子特意准备的一大包桃酥。她儿子应剑动情地说:“小时候,桃酥不太容易吃到,妈妈总是舍不得吃,省下来给我吃。”

文化礼堂让很多沉睡多年的传统礼仪复苏了,行成人礼、庆祝金婚等活动今年在我市突然多了起来,文化礼堂成了礼仪传习所。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