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制作的面塑种类繁多,造型各异。 记者 许天长 摄
一扎、一挑,一画、一勾勒,一条漂亮锦鸡的尾巴就展现在众人眼前。这位拥有一双面塑巧手的文静男子,就是29岁的田超,浙江商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外聘老师。
“不断学习转变,才能看到更广大的世界。”田超觉得,面塑是一种用心创造的艺术。
在从事面塑行业的10年光景里,他的人生也因为“面”而变得更加缤纷。从四处求学到开创工作室,从收徒到被聘请到学院当老师,每一个阶段的转换都让他加深一份对“面”的情感。
最拿手的是花鸟面塑
前天早上,趁着没课的空当,田超在办公桌前揉起面团,制作起锦鸡的尾巴来。
“这个作品叫‘锦羽荣花’,是由芙蓉花而生的灵感”。田超的语速很慢,在给记者介绍的同时,仍能专注于制作。他轻揉细扎,偶尔停手看一下整体,以及时调整尽可能做到完美。看得出,这是项靠耐性的技术活儿。
“花鸟制作虽然比较传统,但寓意好,造型优雅,在面塑形态制作中占着重要位置。”田超坦言,自己最喜好制作锦鸡。近几年,曾以锦鸡为主题创造过多个作品。记者发现,他的电脑桌面就是一张锦鸡作品照片。
别看作品表面简单,可从设计、构思到和面等制作过程却极为费事。好在10多年下来的经验累积,令他熟能生巧。
出名后被聘为高校教师
2003年底,19岁的田超离开老家湖南张家界,去全国各地求学拜师。“在校学的就是酒店美工,可这门手艺就得不停学、不断练,吸收各种技术。”为此,接下来的5年里,他走遍昆明、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向面塑高手求学。
这其间,他对面塑的兴趣越发浓厚。2009年底,累积了一定基础的他和一名搭档定居宁波,开了一个面塑工作室,并通过网络开始招收培训生。几年下来,做出了名声,不少学生更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
因为名气渐盛,今年初,浙江商业技术学院找到他,诚恳聘请他为面塑老师,在校为学生授课。
“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艺术理应有更多传承者。”田超一口答应,并在接下来的半年间,固定为一个班的学生教授有关食品雕刻、面塑及糖艺等课程。
让传统面塑走向时尚
打开田超办公的柜子,几个表情逼真的游戏人物跃然出现。
“这也是面团做的,是学生建议的。”田超觉得传统面塑也可以结合时尚,偶尔做做网络游戏里的虚拟人物,感觉很有创意,有颠覆性。
宝剑、头盔等装备,经他的手从虚拟变成了现实,而色彩也是经过精心搭配的。
“学生会上网下载一些游戏图片,我就作为参考,结合想象做。”虽然不玩网络游戏,可田超会和学生交流,了解虚拟人物的角色要求和性格再制作。“除了能让面塑更具时代气息,还能从学生处获得更多的灵感。”
每晚7点多至次日凌晨的那几个小时,是属于田超自己的创作时间。那时,他沉浸在面塑的世界中。他觉得,面塑技术学无止境,如今很多作品都会结合日本或者美国的手版技术创造,即便已经“手艺不凡”,也不能断了练习。
虽然,手中已有很多作品为人称赞,可田超也有些遗憾,就是还没创作过“大件”。不过,他向记者透露,打算以“童年印象”为主题,做一套大型的童趣作品。
“80后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童年,想把这些记忆中的场景用面塑重现。”目前,田超已在搜集各种素材。
记者 张颖
相关链接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据有关出土文物推断,这门手艺距今至少已有1340多年的历史。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