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山灯塔。
“塔人”生活单调艰苦
那时候,东亭山灯塔有职工8人。灯塔主任叫老冯,是一位近50岁的山东汉子。他把职工分成两组,轮回上岛并负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老冯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他讲话很轻,微笑可亲,20多年的职业生涯,铸成了“塔人”的坚毅和沉稳。
岛上几天,我深感灯塔主任工作的累和杂。这里是0.03平方公里的孤岛,远离大陆,远离上级单位。清晨,当海边刚露出霞光,老冯的第一件事是升国旗。然后,他要查看全塔一天的工作:他在灯塔的内外走走,到机房看看,检查各种紧急备用的设备,在小伙房安排好职工一天的伙食。
晚上灯塔发光了,老冯和职工一样,要轮班“守灯”。
那次上岛,我们带去的是一套遥测设备。安装后,可在异地观察东亭山灯的工作状况。但由于孤岛环境恶劣,即使是进口设备,在陆上初试很好,上岛安装后,因“水土不服”,很快就无法使用。考虑各种因素,上级把这次遥测试验的任务放在了东亭山。
船舶如何识别灯塔呢?白天要看塔身的颜色和形状。晚上则看灯的灯质,例如闪光的周期和光的颜色等。这在各国海图中都有统一的标注。船长以航标为参数设定船的航路、航向。当远航归来的海员,看到灯塔时,更显兴奋,回家的感觉真好。
以后几年,我多次去东亭山,在晴空的傍晚,老冯和我坐在礁石上,看灯塔束束强光射向远方,见巨轮艘艘来去港口。此时老冯的心情最舒坦了,他吸了口烟聊起了家庭和工作。他说当台风过境时,巨浪冲向房舍和灯塔,建筑损坏,水池进入海水。几天过后,储备食品吃光了,为生存,他和职工们就抓老鼠吃。有一次上岛,因风浪大,我无法回去,几天后食物吃完了。老冯和大家一起抓老鼠,长三角的人不吃这“尤物”,真叫饥不择食。
夏天里,轰轰巨响的落地雷,会在屋里乱窜,人和设备太危险了。当遇上狂风暴雨时,晚上去灯塔,人是爬着前行的,否则会被风吹走。更传奇是,早年老冯妻子上灯塔探亲,适遇分娩,由他自己接生。讲者自然,听者惊恐。对灯塔工的敬仰也油然而生。
在东亭山找春天
早春的镇海,柳树发芽,梅花、迎春含苞欲绽。这些春的气息,给人以遐想和期盼。东亭山的春天在哪里?我久久地寻觅和思索。以后去多了,我学会了乘小船、跳船帮,学会了扛物资上下山,和灯塔工也交上朋友,慢慢寻到了东亭山的春天。
灯塔工,全国人数极少。多年前,有人称他们“海和尚”,他们从青年到老年,守望默默与世隔绝的孤灯。其实灯塔工不但守灯,还救人。许多年来,他们还救过无数海难的船员,鲜为人知。
1998年春天,根据上级规划,我参加了东亭山灯塔的无人化改造设计。当年施工,第二年竣工验收。现在,东亭山灯塔已无人值守。由于科技进步,灯塔运行比较稳定。
后来,老冯和我相继退休,但并未减少我对东亭山的关注。
据1996年底统计,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经过东亭山灯塔10万吨级以上船舶达193艘,其中有靠泊北仑码头30万吨级的“大凤凰”号和靠泊岙山码头32万吨级的“兰姆帕斯”号。
2000年,经东亭山灯塔进入虾峙门航道船舶达8500艘。
近两年,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达飞·马可波罗”和“美杰马士基”轮,经东亭山灯塔先后首航宁波港……
2013年5月,东亭山灯塔和“浙东沿海灯塔群”一起,跻身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冯和我有过约定,有机会再去一次东亭山,可惜他已离世。
我终于找到,东亭山的春天,是那黑夜里的航标灯;更是那清苦、自强、默默奉献的灯塔工。(孔泉福)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