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的胡平军。(通讯员供图)
宁海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向胡平军的儿子胡海波(左)介绍人体器官捐献事宜。
昨天是胡海波一对龙凤胎满月的日子,但他脸上却难见笑容。这几天,他总是拿着一叠纸坐在窗边,面色凝重地发着呆,那是宁波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刚当上父亲,胡海波就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他的父亲胡平军罹患肺癌已有半年,眼见医治无效,又重提离世后捐献遗体一事。面对父亲的这桩心愿,胡海波迟疑了。他不忍拒绝,也不敢同意。这个六口之家,因为这事,深陷于沉默中。
昨天,在孩子的满月酒后,胡海波和母亲在与家人商议后,郑重地在那张登记表上签了字。
通讯员 水玲玲 记者 张贻富
一位平民“献血明星”
52岁的胡平军是宁海县黄坛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只是,他身上流淌着的RH阴性B型血很不普通,在人群中是万分之几的概率,被称为“熊猫血”。这让他多了另一重特殊身份,成为宁海捐献稀有血液最多的“献血明星”,因此还获得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从胡平军第一次献血开始,宁海县献血办副书记储勇伟就认识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
“他和别人不一样。每次我一放下电话,半小时内就能看到他急匆匆赶来的身影。”储勇伟告诉记者,由于胡平军血型稀有,只会在最需要用血时,才会临时通知他来献血。
据他介绍,从2004年到2007年,胡平军献了3次血,每次都是因为产妇出血或外伤应急用血才临时叫他的。2007年后,市中心血站开始建稀有血型冰冻红细胞库,血液可以保存10年。从那时开始,胡平军每年至少献2次全血。至今,他已9次献全血,4次献血小板。
胡平军最近一次献血,是在去年11月13日。当天,有一名稀有血型的孕妇分娩前需要备血,宁海县献血办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上他。他二话没说就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赶过去献血。
据市中心血站记录,这是胡平军10年来第13次献血。过去十年间,他累计无偿献血6800毫升。这个总量,比他现在全身流淌的血液还要多出一半。
一名热心的志愿者
和大多进城农民一样,胡平军很是吃苦耐劳,干过泥水工,打过杂工,现在当保安,看起来很不起眼,可说起血液知识来,他却头头是道。
事实上,胡平军除了是一位平民献血明星,也是一位资深的献血志愿者。2007年8月,胡平军经由宁海县献血办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培训,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注册志愿者。献血办每次组织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派发传单、登记指导、献血咨询……他都会抢着干。
“他是一个好人。有一次出现‘血荒’,我们组织宁海无偿献血志愿者到南京去献血,他也报名参加,连路费都是自己掏的。”宁海县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总顾问祝绍斌说,乐观开朗的胡平军将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一大爱好。平常,他还积极参与服务总队的各类公益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白血病儿童募捐,乃至敬老、环保、助学等,从不掉队。
胡平军不但自己无偿献血,还动员妻子、儿子一起参与献血。他的妻子赵丽云也是一个农民,开着一家小便利店。“起初他老劝我一起献血,后来查出来我有糖尿病,这才放弃。”赵丽云说,胡平军见她不能献血,就去劝儿子。在他的带动下,胡海波参与无偿献血也有五六年了。
一个患癌的农民工
再过22天,就是胡平军50周岁的生日。问题是,不知他是否还能撑过这个生日。
胡平军说,今年春节前,他本来也打算去献血,结果一检测发现他的血液指数不达标,只能作罢。刚开始,他以为是自己累了的缘故,也没有在意。
可没多久,烟瘾极大的他突然感觉烟在嘴里没有味道,人也打不起精神来。他在家人的催促下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生病了,还很严重。
农历正月初二,就在大多数人沉浸在新春喜悦中时,他被确诊为左肺恶性上皮源性肿瘤。
这一场病,把一个原本身体强健的顶梁柱击倒在床。获悉自己的病情后,胡平军毅然作出离世后捐献遗体的决定。
胡海波很自责,说父亲是为这个家累病的。“他白天做泥水工,晚上当保安,就是想多赚点钱给我们在城里买套房子。”胡海波说,父亲从20多岁开始抽烟,原先也就每天半包,当保安那几年,夜间困意袭来,烟瘾越来越重,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抽4包。而且为了省钱,他抽的都是便宜烟。没想到,这把他推入了绝境。
自从查出病患,家人陪着他到上海、宁波四处求医,花了十几万元也无法控制病情。如今,体弱的他不能再承受化疗,只能在家喝中药治疗。因为身体太虚弱,他没法爬上四楼的家,5月初从医院回来后,就暂住在家附近的一间工棚里。
这间工棚就在胡平军原先打工做泥水工的地方,原来的老板好心留给他临时住的。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工棚里,只铺了一张床,妻子赵丽云则睡在躺椅上。
在谈到丈夫胡平军的病情时,赵丽云数次掩面哭泣。再过半年,他们结婚就满30年了。
一桩“光明”的心愿
胡平军每月药费得三四千元,胡海波的月工资才2000多元,而家里每月光房贷就得还3600多元,新近又添了嗷嗷待哺的两张嘴。
念及这些,病床上的胡平军更添愁绪,泛黄的脸色露出几分憔悴。可即便如此,他还挂念着要捐遗体,作最后的一次奉献。
“人终归是有一死的,死后遗体会被烧掉,变成灰烬,也是可惜。为什么不能捐出来为别人作点贡献呢?”胡平军用低哑的嗓音,轻缓地谈起了自己捐献遗体的初衷。
站在一旁的胡海波说,父亲在很多年前就有捐献遗体的想法,但他们当时都不曾在意。此次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向开朗乐观的父亲对生命的延续并不悲观,还是坚持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社会。
胡海波这才知道,父亲在心里对这事从没有放下过,一直是很认真的。
记者从宁海县红十字会了解到,因胡平军患的是恶性肿瘤,内脏器官不适宜移植给他人,只有眼角膜可以移植。
按照相关要求,填写申请表,需要胡平军的妻子和儿子两位直系亲属签字同意。
“不能捐器官,就捐眼角膜吧。”胡平军说。他反复做家人的工作,要捐出一对眼角膜,实现他可能是最后的一桩心愿。
昨晚,胡家的亲戚都来吃那对龙凤胎的满月酒。饭后,在亲友的支持下,胡海波和赵丽云共同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就了一桩“光明”的心愿。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