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在我们把端午节作为法定假日,屈原是当然的端午“形象代言人”,您认为纪念屈原在当下的价值是什么?
方铭:屈原是历史中存在过的真实人物,同时也是经过历代文化人和屈原的崇敬者不断诠释过的文化符号,我们既要还原历史中的屈原,也要注意后代人对屈原的诠释。我们今天纪念和评价屈原,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屈原加一个“爱国主义”的标签,更应该看到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我们要看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对楚国昏庸以及不能选贤与能的政体的强烈批判,屈原希望在楚国有公平和正义,正道直行的人受重视,但是楚国的现实正好相反,所以他有强烈的不满。因此屈原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正道直行”的基础上的,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士人所具有的人文情怀。
屈原是历史人物,我们今天纪念屈原,应该有21世纪的眼光,应该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立场上。屈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站在世界立场和现代立场上,屈原是在一个缺少公平性、丧失了正义价值的时代,积极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并痛苦地追寻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的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也正在此。
记者: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楚文化的标杆,但人们对楚文化的感觉遥远而陌生。请问楚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是怎样一个地位?
方铭:楚国不是独立的国家,是西周初年一个封建的诸侯国,“邦”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所以没有国的概念,后来有了刘邦才独立成为“国”。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有人提出研究“楚文化”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但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大量出土的文物和文献发掘之后就没有人提了。
虽然考古发掘发现很多文化遗迹出现在楚地,但是它依然是中原文化,也就是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迁徙的一种文明,是中原文化被带到楚地发展并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楚国一直在汉水以北,这在屈原的作品中也写到这点。从文献资料来看,屈原所在的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同根同源。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他们的一支在上古宗族冲突的旋涡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沿汉水逐渐南迁,他们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楚国的青铜器很发达,还出土了编钟等,但是我们知道商周战国时期青铜器就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黄河流域发现的文物比较少呢?因为黄土的渗透性好,掩埋在地下的文物很容易渗透和损坏,而楚国主要是红土,透气性差,反而有利于地下文化的保护。我们现在谈屈原,要淡化楚文化的概念,而是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待这个历史人物。
记者:您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那时也是中国诗词歌赋的高峰。当时为什么会产生楚辞这种文学样式?
方铭: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处于南方长江、汉水流域的楚国,在文化渊源上和政治思想方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与中原文化有一定的一致性。春秋战国时代,北方中原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是他们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屈原《九歌》中的《桔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看成是《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所以楚辞的产生,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是无疑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是楚辞产生的重要因素。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