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节日的人文内涵需要载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6-29 06:58:18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记者:有人说庄子和屈原的观点很相似,您认同吗?

  方铭:从表层看,庄子与屈原都有追求美的理想的渴望,而美的理想首先表现在政治理想方面,无论庄子还是屈原都自觉地把追求政治的善作为美的理想的归宿。屈原与庄子把自己的理想作为参照系以框架现实社会制度,又以自己高洁的品性作为为人的标准。在这个时候他们都把隐逸作为应付理想破灭的归宿。隐逸便是出世,是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

  但是,庄子与屈原在追求美的理想、批判现实社会,以及文本美感特征方面表现出的共性,并不意味着庄子与屈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屈原与庄子都在追求一个完美的政治模式,但这理想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换个角度说,庄子与屈原追求美的理想的不同,首先是一个哲学家与一个文学家的不同。哲学家是理性的,文学家则是感性、直观的。屈原从自身的遭遇产生愤激,庄子则从对人类社会人类本质的异化中找到了面对现实的态度。因而,屈原的美的理想政治形态是现实、具体的,庄子则是复古、抽象的。屈原表现出对自己遭遇的不满怨怒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而庄子似乎对自己的遭遇并不看重,他批判的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某一类人,不是具体的某一件事而是某一类事,是整个现实。屈原把表现具体的感情作为最终的目的,庄子则是在具象的譬喻之后归结为抽象的理性结论。

  记者:韩国前些年也在为端午节申请“非遗”,对此您怎么看?

  方铭:端午历史悠久,是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节气的变化,提醒大家夏天的到来,同时也是蚊虫等“五毒”开始出没的季节,所以“五月五”本身是个凶节。今天说到端午,我们不仅要谈屈原,也要谈伍子胥。虽然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我相信江南的龙舟赛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后来再逐渐附加人文传统,使得端午更有文化的内涵。为什么我们大家对屈原记得特别牢?因为屈原有作品,我们每个人在中学的时候都读过,而伍子胥只是历史中的人物。

  每年五月端午,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祭奠屈原,韩国江陵也在举行盛大的农耕祭祀活动———端午祭,而且比我们要隆重得多。通过研究楚国和今天韩国的地理,江陵、襄阳、汉阳、汉江、洞庭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名,也出现在韩国的地图上。楚人早期的熊图腾崇拜,同样为韩国先民所景仰尊奉。《楚辞》中的千古绝唱,也反映在韩国最古老的诗歌里。中国汉江发源于陕西秦岭太白山下,韩国汉江的源头也在同样名为“太白山”的山脉下……这种文化的渊源是极其紧密的。

  当年韩国为端午节申请“非遗”,很多人很抵触,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成功案例,他们的端午仪式和我们不一样,而且比我们要隆重。而节日是需要载体的,不管是仪式还是吃的东西,如果没有载体,那么其人文内涵会被遗忘。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