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犄角旮旯里的皇榜
走出仁三房,庭院里立着一口水井,井口圆形,井深4米,是这户人家的饮用井。因为井下有坑道式转弯,又称坑井。
方家先祖方伯礼,从宁海迁居到这里时,就是在这里选择水源,凿挖水井,扎根繁衍。后来,村民们将多个地下活水源头以坑道形式连成一片,井水便常年不枯。井内泉水甘冽,冬暖夏凉,四季不枯,如今还有源头活水来。
与“仁三房”相隔一条弄堂的是“仁二房”,八字式的大门,进门后是一个三合院民居,五间两弄两层,据说当年是国学生住的。院内的主人和颜悦色,早已习惯来来往往看老屋的人。
来到方恭房,一道照壁立在门前。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喋喋不休地说着:“房子快倒啦!”
仔细一看,三合院几近坍塌,用两根纤细的棍子支撑着,才勉强没有轰然倒下。老屋里堆积着一些杂物,已经被认定为危房,却还没有重新修葺。
继续移步向前,到了信大房。又是一座三合院。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堂前屋内板壁上,贴着的数份官府考中科举的榜单,大多字迹可辨,其中不少榜单被几次覆盖。
方老说,信大房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主人名叫方锡光,学名可钦。而其中一张榜单上就写着“贵府大老爷方可钦,钦授布政司理问、吏部注册,钦受贡元……办理团练,当加军功五品……”
另有“贵府大老爷方可钦戊寅科院榜,入泮第三名”,可知房主人是“光绪戊寅”,即清光绪四年(1878年)省院试第三名,五品官。
杨古城先生还在一处幽暗的地方,看到一张皇榜,字迹已模糊不清,只约略看到“方城”的字样,以及龙的图案。
所谓皇榜,也就是金榜,是成为进士后张贴的布告,说明这个屋子里曾走出过进士,金榜题名,显赫一时。
走出成片连排的老屋,竟是碧绿澄澈的溪田,连绵横亘的青山。方才是一片瓦叠一片瓦,现在是山叠山,水错田,不禁想到方氏宗谱里的一首古诗:
一溪迥绕抱村流,栖止多年景象幽。月影清波凭短槛,风鸣急湍听高楼。
西桥散步闲方好,东涧观澜淡自求。无数落花随水逝,何如溪里乐幽幽。
专家点评
杨古城(文保专家、古村研究者)
溪里方村紧傍市镇,交通便捷。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文明迅速进入古村,新农村建设更促使村貌村容变革,而该村采取先保护修缮,后开发利用,确保村庄建筑古迹和谐融入村庄规划,保护明清特色古村落,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溪里方村坚持一手抓整治拆改、一手抓保护修缮利用的方式,得到镇、县、市城建规划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一个以姓氏家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古村落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