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家企业已全部实施关闭、搬迁或转产;28家提升改造企业中有2家企业因提升无望已经关闭外,其余已通过安全标准化、清洁生产、环保设施等改造升级。原计划在今年底完成的“镇海区精细小化工行业三年整治提升方案”,竟在去年底就实现全部目标。
分布在镇海各地的精细小化工企业,因其“小、散、乱”且严重污染环境,曾是镇海人的一块“心病”。整治或提升精细小化工与企业及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镇海区缘何能在短短两年中实现整治提升目标?作为镇海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一位老同志,马国峰全程参与了此项行动,他感慨:“这次整治之所以进行得如此顺利,除了政府决心大、部署周全等因素外,关键是争取到了多数企业和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位于九龙湖镇的宁波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是整治提升方案实施后最先转产的企业之一。我们在已改名为宁波博美刷业有限公司的原化妆品车间看到,这个曾因无尘所需而花了几十万元装潢的厂房已改为头梳生产车间。马国峰坦言:“转产后,‘博美’价值400万元的化妆品生产设施因无人问津而闲置在仓库,新添置的制刷设备又花了300万元。好在‘阵痛’之后转产较为成功,企业又重新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与“博美”相比,位于骆驼街道闹市区的镇海造漆厂,则是去年12月最后关闭的企业。“厂里以前年产值可达800万元,提前一年关闭后,仅生产利润一项就损失了100万元。原先花300万元购入的设备,才卖了20万元。”站在面积达6680平方米却空无一物的厂房内,企业负责人林伟泉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但他仍坚定表示:“厂子既然关了,我就不会重做老本行,下一步的目标是‘工改商’,相信政府一定会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
除了关闭、搬迁或转产外,对于设施简陋却有市场前景的精细小化工企业,镇海区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提升方案。位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衡制药”,自两年前搬入拥有一流设备的新厂区后,很快吸引了日本、以色列、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的客商前来洽谈业务。公司副总经理张海城说:“‘天衡’生产的一粒抗肿瘤药物,销往欠发达国家只能卖一元,销往发达国家却能卖到十元。但以前,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商看到老厂区陈旧老化的设备后,就会扭头走人。”
马国峰告诉我们,在精细小化工行业三年整治提升中,类似“天衡制药”这样的企业有26家,全部通过安全标准化、清洁生产审核,共开展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环保设施建设项目35个,投入达到1.16亿元。
根据镇海区经信局统计数据:被关闭企业共影响产值1.5亿元,减少利税2000万元,需安置职工409人。但整治提升计划共淘汰低层次和落后产能3.84万吨,腾出工业用地约150亩,每年可节约标煤1.33万吨,节约用水15.64万吨,每年减少COD等污染物排放超过235吨。同时,26家企业经过提升改造后,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和污染物排放。
镇海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精细小化工行业整治是镇海区实施生态环境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阵痛”之后更要立足区域生态环境实际,普遍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引导老百姓树立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提高企业主的保护环境责任意识,统一思想认识,从源头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美化生态环境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宁波日报 记者 王量迪 厉晓杭 镇海记者站 张寒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