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显差异
岁月如梭,2011年来到镇海工作的新疆小伙儿胡新颖转眼间已在这生活3年有余。虽然对镇海已较熟悉,但每每听到镇海人讲话时,他还是会忍俊不禁。
宁波话难懂,发音咬字比较硬,当地人说话嗓门大,这是不少北方人来宁波后的直观印象。
“很奇怪,很多人都以为北方人大嗓门,其实我们除了在酒桌上或者应酬时,一般说话音量都不大。”
胡新颖说,自己刚来镇海时,就曾被公交车上两位“激动交谈”的市民吓到。“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但感觉声音特别大,听起来似乎在吵架,但‘吵’了很久似乎也没有要动手的迹象。”后来,胡新颖才知道,当地人习惯“大音量”。
在宁波,初来乍到的北方人对本地还会有一个普遍印象,那就是气候比较“极端”。
从黑龙江来到我区从事媒体工作的东北小伙儿李欣告诉记者,自己初来镇海,工作、饮食什么都很适应,就是气候适应不了。
“我是哈尔滨人,要说体验气候的冷,应该最有发言权了。但我们北方的冷不像南方,这里的冷是刺骨的湿冷,寒气直往身上逼。北方最多算干冷,而且进屋就有暖气,温度有28℃,还得脱了大衣穿短袖,感觉还是挺舒适的。”
夏天南方热起来,比北方更加闷热难耐。
“我到镇海快6年了,还是无法完全适应这里的天气。”
来自辽宁的东北姑娘马迎告诉记者,每逢夏天,镇海气温上升到30℃以上时,只要在室外呆上一会儿,她就会感觉头晕胸闷,有时甚至还会深度中暑。
“东北夏天最热也就30℃左右。”她说,“而且绝对没有南方体感温度高,早晚非常凉爽。所以在北方生活习惯了的人初到南方,要适应这边的气候,还是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考验。”
对本地居民来讲,北方人的怕冷、怕热程度也是出乎他们预料的。
刚来镇海时,崔成日曾在蛟川街道电厂小区内租房。为了度过当年的“寒冬”,他每天回家都会开空调,还从超市提回了一台电油汀,开足功率给自己供暖。那一个冬天下来,他足足用了800多度电,以至于房东夫妻都惊讶得以为电表计数出了问题。
而同为东北人的李欣在镇海的头几年也是这样度过的。“真没办法。”他解释,适应了家乡的气候,在南方过冬夏时没冷暖气帮忙真会感觉浑身不适。“除非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否则硬扛是很容易生季节病的。”
很多自北方南下的新居民在与本地居民不断接触后,对宁波的了解逐渐加深,但同时也会发现南北差异越来越多。
“譬如我在东北时,无论什么点儿到饭馆都是有菜吃的。”小崔说,但在镇海,不知何故,过了饭点儿饭馆就不开火了。为此,刚来时,他曾因错过用餐时间,吃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泡面。“还有我们北方爱生吃大蒜,或喜欢用大葱蘸大酱下饭吃,有道菜就叫做蘸酱菜。但到了宁波,这里的同事就很难理解我们的这个饮食习惯。”
跟本地人交流,花销时常要AA制,豆腐脑是咸的而不是甜的,有钱人都不太看得出来,还有些老宁波对“外地人”成见颇深……
在所有异乡人都必须经历的磨合阶段,各种问题都会向着这些北方来的新居民们扑面而来。这段时期,崔成日与许多跟他一样的南下一族都会心情复杂,感觉自己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都不能同本地人很好地融合,才发现自己原来对这里是如此陌生,不知今后的路该何去何从……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