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象山 正文

象山“和村惠民”四步法推动群众路线常态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0-22 07:54:4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创新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

创新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

创新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

创新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

创新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

象山县新桥镇关头村村干部坐班登记村务会商议题

创新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

象山县定塘镇中坭村进行满意度测评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勇祖轩 俞 奇 供图:象山县委组织部

编者按

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民主决策不够到位、运行机制不够规范……这些问题,曾经困扰了不少乡镇一级的基层管理者。

2009年以来,象山县在推出“村民说事”基础上,“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制度应运而生,形成了以“说、商、办、评”四个环节为核心,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服务、监督为一体的“和村惠民四步法”,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也为基层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找到了新途径。

五年磨一剑。持之以恒的党建引领,换来了基层干群关系的大为改观、一个个村庄的和谐民主。去年以来,象山共排摸不稳定因素612件,处置矛盾纠纷567起,矛盾纠纷平均调处率98.9%,信访率同比下降31.8%;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28个。

村民说事

听民声,畅通民意“想说就说”

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使得一个个基层组织内部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近年来,在面临转型的农村社会,征地拆迁、资源分配、重点项目等决策中暴露的问题,呈现多发的态势。

2009年,一笔白溪水库引水工程补偿款在西周镇杰下村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在田间地头,在广场小店,村民们总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这个项目的资金分配不均”、“村干部一定私吞了补偿款”……谣言越传越盛。

“村内信息不透明,村委会与村民沟通不畅,后果非常严重。”杰下村党支部书记郑祖法回忆道,那时,几乎村里每次开会都像极了一场场“批斗会”,拍桌子、红脖子、说粗话;更让他寒心的是,村干部的话,村民不愿听、不肯信,自己挨家挨户去沟通,迎来的却是一次次“闭门羹”。

村级组织是面向群众的第一道关卡,如果这一步不走好,后续的管理根本无从谈起。心急的郑祖法,赶紧在村子举行现场说事会“亡羊补牢”,将白溪水库引水的补偿款的每一条去向用途摆在桌面上,大白于村民面前。

与其事后“打补丁”,不如将功夫下在事前———这场“风波”,也让杰下村下定决心,搭建起让村民有地儿说话的沟通平台。于是,该村成立了由村支书和两名支委组成的说事组,每月的5日、10日登记说事内容,10日、25日举行说事会。

在固定的“说事点”,村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联村干部齐聚一堂,每个人都能参加“说事”,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大事、难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杂事,只要不属违法违规、无理取闹、空穴来风的,都能“想说就说”。

同时,“村民说事”还规定了“公示—申请—酝酿—说事”四个程序,先向全体村民公示说事会的时间,后由村民向村干部提出说事申请,再由村民酝酿说事内容,最后组织召开说事会,说事内容全程记录,确保事事有迹可循。

2009年5月10日,杰下村召开第一次村民说事会,会上村民提出的15件村事,当月就办好14件,其中最难办的“老鼠桥饮用水库大坝漏水”事件,也在村里、镇里努力下和该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上半年完工修复。

“村里要给村民办实事,村民非常欢迎,有的村民不但‘不找事’、‘不闹事’,还主动提出办好这件事的建议。间隔在村干部与村民间的对立情绪一下子就没有了!”对此,郑祖法深有感慨。

2010年,象山县委组织部牵头,将“村民说事”模式在全县推广。

“可以说,基层类似的平台萌芽,给了我们顺势而为的契机。‘村民说事’,让村民们各自坐下来吐苦水、提建议,破解了村情民意不畅通的问题,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农村社会治理行之有效的好形式。”象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伊珍林说。

顺畅的沟通平台,有利于民意的迅速疏通,更有利于各村镇“压箱底”的矛盾得到解决。碶头陈村为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兴建水稻工厂化育秧温控大棚,但要动用5亩的村集体土地,由于个别村民的不理解,给温控大棚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力。村里将这事放上了“村民说事”会,经村民、村代表、村委会集体协商,一致达成了用村集体土地建造大棚的意见。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村民说事”制度已在象山县实现18个镇乡(街道)490个行政村全覆盖,共召开说事会8700余次,累计收到各类议题1.1万多项,解决率达到96.3%。

村务会商

集民智,民主决策“有商有量”

随着“村民说事”第一步的顺利迈出,要求村务公开、决策透明、结果公正的呼声,成了农村之中的新热点。实现议事程序规范、决策过程民主、财务管理透明的机制,也逐渐成了农村社会管理的新目标。

2011年8月的一个周六,晚上7点,夜幕已经降临,在象山茅洋乡李家弄村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村党支部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村监督委员会成员、村经济合作社成员四套班子和村民代表济济一堂。

“平时很多同志没有空,所以我们就定下每周六晚上开会,把村子里的大事小事都谈一谈,议一议。”会上,李家弄村党支部书记陈宝国说得很实在。3个小时里,村里不仅对前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接受监督,对下阶段的村务也进行集体商议集纳民意,更为重要的是,村子里财物开支的每一张发票都经过所有与会同志审核,然后按照报销规定请有关人员会签。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晒霉’———把被子衣服什么的拿到太阳底下晒,这个时候,阳光就把霉菌晒掉了!”村监会主任孙世荣说,在“村务会商”之前,村里的会计只在一个季度结束的时候,拿着厚厚的一打发票找村领导签字,不仅效率低,而且不透明;现在,每一份村子的报销都必须经过规范的程序、一道道的关卡把关———这样让做了二十多年农村工作的孙世荣感觉更为放心。

2012年5月,在“村民说事”的基础上,象山县在全县范围推行“村务会商”制度,把商议内容扩大到村级各项事务、民情民事共商会办,建立了集村民诉求和村务搜集、分解、办理、反馈于一体的快速响应服务平台,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认可。

按照该制度要求,每个村子每月召开一次以上由村党组织书记召集主持,村四套班子成员为主体,村民广泛参与的村务联席会议,实现村级组织和谐理事。针对村民的各类诉求,由村四套班子当场答复办理;不能当场解决的,商议解决方案,落实专人承办,递交下期商议。

同时,村子的大小决策实现集体会商,大小财务实行联合审签。一般性决策事项,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村四套班子集体讨论决策。对重大决策事项,先由村四套班子集体会商,再根据“五议两公开”程序会商决定。对本期资金使用、支出和下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通报,明确每笔收支日期、来源、用途等,由村四套班子进行联合审签,并进行公示。

如今,李家弄村已经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2011年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就有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96元,村集体固定资产累积到600多万元。“县首届十佳美丽村庄”、“市级全面小康村”、“省级文明村”……在“周六会商”制度的助推下,该村收获了一个个荣誉称号。

“‘村务会商’通过集中民智谋民利,破解了民主决策不规范的问题,走出了象山‘和村惠民’的第二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象山县确定村级重点项目987项,其中顺利开工建设904项;纠正不规范财务票据600余张,涉及金额800余万元。

民事村办

解民忧,为民服务“立说立行”

言路畅,民主管,有了执政为民的平台;但干部主动服务的意识该如何提升?党员干部为民分忧的能力、方法是不是也能够跟得上节奏?

“就我们村来说,村民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繁忙、文化低、身体差,很多生活、生产的琐事都没办法做到。”朱建成是泗洲头镇塘岸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村民为了办一个证件往往需要往返跑好几趟,非常不方便。

于是,一场村干部俯身给村民当“保姆”的基层实践开始了。

2008年,塘岸村的26名党员联系农户,帮助解决村里的困难;2010年,这一做法继续深化为由村干部组成兼职代办员和聘请专职代办员,为村民代办事务———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党员、村干部为主体,镇村联动服务群众,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增进干群感情、紧密干群关系的好办法。

塘岸村村民朱至方申办失土养老保险,多次到县里办事未果。有了“民事村办”制度,短短2天时间,代办员就把办理好的手续送上了门,朱至方激动地说:“不出门就办成事,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墩岙村朱美芳的丈夫身体不佳,两夫妻想在村里开一家小店,却缺乏启动资金。朱美芳把想法告诉了村里的鲍书记,鲍书记二话没说做担保,从信用社借来了5万元给他们开出了店面。“要是让我自己去,哪里贷款都不知道呢!”

……

小到办理证件,大到办厂融资,都由村里的党员干部组成的“民事代办员”包办,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领、信息村里询、矛盾村里调”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2013年,“民事村办”的做法在象山全县进行推广。针对当前基层群众办事难、需求日益多样化等问题,通过基层党员干部依托县、镇、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实施民事分类分级流转办理,实现群众诉求干部解决的联系服务群众模式。党务村务、农业生产、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六大类56项内容,几乎囊括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各种事务。

不仅仅是办证跑腿,代办员们的服务“菜单”还在一步步扩面。年初,代办员在日常收集信息的时候,发现有的农户卖不出土豆,就主动将这件事揽过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法,不久,塘岸村的土豆和上海的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一条联系链,通过网上叫卖,困扰农户多年的销售渠道问题解决了。

据悉,该县还针对这一做法完善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倒逼干部躬身为民服务。

针对自来水管道破损、溪坑被冲毁等群众强烈期盼、涉及村庄发展的重点民事诉求,由村干部根据责任分工领衔包办,必要时成立工作小组,由村干部牵头办理,做到“事事有人办,件件能落实”;针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村民融资等重大民事诉求,由镇村干部组团联办,必要时由联片领导或县级有关部门协助办理,做到上下联动、高效服务,有效破解农村群众民生难题,形成“服务内容全覆盖、干部帮办全过程、惠民服务全天候”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象山县有专兼职民事代办员4300余人,累计办理事项3.15万起,办结率98.9%。

村事民评

邀民评,民主评价“边评边考”

有了沟通的平台,有了民主的机制,有了服务的理念,缺的还有考评机制———要将“指挥棒”真正交到群众手里,让他们亲自评出心中的“好中差”。

2014年的一天,定塘镇叶口山村里,一场由村监委和村民代表对村务进行评议的会议在这里举行。村民林以孝有些羞涩地接过测评表,脸上有些忐忑也有些兴奋。之前他在村民说事环节提了意见,没想到很快就办成了,这不,村里邀他来亲自做评价。

这个后来被称为“村事民评”的机制,一开始却让村党支部书记陈成定很忐忑:村干部把自己的工作摆到桌面上,由村民进行“挑刺”,这是前所未有的,“面对面批评,会不会开砸了、拍桌子翻脸了?”

没想到,民主测评进行得尤为顺利。20名普通村民组成的村级“民间点评团”,对村干部通报的各项村务“刨根问底”,提问、质询,分析利弊,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无记名填写“村事民评”满意度测评表。

今年6月起,该制度正式在全镇铺开,每到“村事民评日”,从村中选取5—10人组成“民间评审团”列席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类民主协商会议。针对村民评出的具体问题,要求各村及时整改落实,并作为下一次“村事民评”的重点评审内容。相关考核问题打分将计入年底相应的党员干部考核之中。

另一方面,村民积极报名参与的热情,也让不少基层干部大呼想不到。“民间评审团”的名额供不应求,礁横村、叶口山村等村一天就有20多位村民报名。

“村污水池容积扩大,既解决了村内污水处理的问题,又不影响村民生活。”“村内公共厕所安装还得及时。”沙地村农民会所会议室内坐满了人,村干部、“民间点评团”代表济济一堂,通过“村事民评”,给村班子打出了98.5%的满意度。

“实行‘村事民评’可以让村民主村事,村事民做主。”泗洲头镇党委书记江立峰说,下步该镇还将继续深化“村事民评”制度,确保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同时不断提高“民间点评团”建言献策能力,让他们真正担当普通群众的“代言人”,党员干部的“智囊团”。

“可以说,从‘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到‘村事民评’,涵盖了组织管理、服务群众、民主决策等内容,每个步骤都是步步推进、逐步深化、相互串联的。我们以一锤一锤钉钉子的工作方法,用5年时间细心打磨。”象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能迭说。

如今,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干部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融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民主为一体的村级治理机制已经成型。据统计,全县信访总量下降27%;群众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满意度上升至92%。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和平批示,象山县的“和村惠民四步法”是一个好做法,请活动办进行宣传推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立平批示表示,“和村惠民”工作法做得好。对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是有借鉴推广意义的。

短评

“四步法”礼赞

黄明朗

“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象山县探索出来的“和村惠民四步法”,是有利于民意表达、民智汇集、民忧排解、民权行使、民心凝聚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也是基层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和丰硕收获。“四步法”一路走来,步步相连,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踏实有力,值得称道。

其一、真情为民。张云泉说过:“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始终是一对矛盾,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两者便像“两股道上跑的车”,群众就会失望。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许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四步法”围绕“民”字做文章,把群众观点、为民宗旨、民主理念转化为制度,主动、自觉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成为得到大众理解、支持的主要原因。

其二、实事惠民。老百姓最讲实在,半天云吹喇叭———唱高调,口惠而实不至,难以取信于民。全力兑现承诺,办成几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能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行之有效、务实管用的“四步法”,要求村干部俯首甘为孺子牛,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办,小到话费充值、建房手续、纠纷调解,大到水管破损、溪坑冲毁、融资办厂,都能通过上下联动得到高效服务。干部出实招、干实事,村民见实效、得实惠,取得鱼水情深、共谋发展的良好效果。

其三、坚持不懈。成功属于能够坚持长久的人。猴子掰苞米———前头掰后头丢,穷对付,瞎折腾,见异思迁,朝令夕改,必然一事无成。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有始有终,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从2009年开始,象山经过5年探索,遵循从盆景到风景的推进方式,将一系列出自基层、深受村民欢迎的好办法,像珍珠一般串起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逐步升华为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并确保其系统完备、规范有序、操作性强、长效运行,收到显著效果。

学习象山经验,并不意味着照抄照搬,更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真谛———“民”字当头,“实”字着手,“恒”字为功。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