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玩家林海伦”:险中求奇珍 25年如一日行走在野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01 08:10:54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不是我不明白变化太快

林海伦工作照。 史凤凰 摄

林海伦

林海伦在雨天发现珍稀动物———中国瘰螈

林海伦

林海伦首次发现野生铁皮石斛

林海伦

林海伦首次发现的中华水韭(以上照片均由林海伦提供)

林海伦

林海伦考察白沙林场工作照。

乐汉民 摄

9月3日,《鄞州龙观现中华水韭自然群落》;

9月4日,《乳白石蒜:不再是传说 玫瑰石蒜:知交半零落》;

10月22日,《小草不可貌相,它可是“活化石”》。

这是《东南商报》近期有关植物的报道。在认识稀奇植物的同时,相信不少读者心里都揣着这样一个疑问:这些植物的发现者林海伦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为什么能发现那么多被冠以“宁波首次”、“浙江首次”名号的植物界的奇珍异宝?

“基因差异”

夜色已深,林海伦还在山间赶路。山路旁的小池塘边,一只夜鹭扑腾了几下。夜鹭是种挺敏感的鸟,一旦察觉有人靠近,就会突然从栖息处冲出,吓人一跳,为逃生赢得时间。

偏偏这只夜鹭是个例外,不仅没有飞走,反倒把头插到草丛中,扮起鸵鸟来。

换做别人,顶多瞄一眼,继续走自己的路。好奇心却促使林海伦停下脚步,慢慢向夜鹭靠近。说来也怪,夜鹭竟不怕生似地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个陌生人。

林海伦当时心里也有些慌张。毕竟被那又长又尖的喙啄上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为了安抚夜鹭的情绪,他壮着胆子上去,抚摸夜鹭头上的毛。

一只见了人不逃走的夜鹭,在林海伦看来,“很可能遭遇了麻烦,是不是需要帮助”。

意外就在一眨眼间发生。夜鹭看起来并不领情,趁林海伦不留神,张嘴就咬住了他的手指,瞬间血涌了出来。

在野外行走25年,基本的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林海伦还是有的,可他始终管不住自己跟大自然亲近的冲动。而这种冲动,近乎是林海伦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1966年,林海伦出生在北仑上阳的一个小山村。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岙,没有秀丽的山川风光,村民以农耕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日子。

这里,却是林海伦的“天堂”。

时隔几十年回想起来,他依旧记得地里的作物,油菜、大麦、番薯……随着季节的轮替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换一茬,就有不同的风景。

那时孩子们干得最多的就是赶鸭子去吃虫,又或者背着箩筐上山割兔草。枯燥、单调的农活,在很多孩子心中是逃避父母管束的借口,可在林海伦眼里,却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时间久了,随口就能说出哪种草是兔子最爱吃的,而这种草又分布在哪块区域。

“当时并不能说掌握了多少知识,只是单纯地喜欢,着迷般地喜欢。”林海伦笑称,他和小伙伴之间的差别,就相当于“物种基因的差异”。

哪怕是后来到北仑柴桥念中学,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林海伦到家扔下书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山上转转”。

在念高中时,林海伦已经流露出对生物的兴趣。中学生物课本上有一张人体静脉和动脉的血液循环图,别的同学看了头疼,怎么记都记不住,他却看得津津有味,“你说这么精密的人体结构,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老师,你说我可以报考生物专业吗?”面临高考,林海伦也不确定。

“当然可以啦。”当年教生物的陈国明老师的一句话,为这个怀揣对大自然喜爱之情的农家子弟推开了一扇决定人生方向的大门。

“神农尝百草”

1989年,林海伦获得华东师大植物学硕士学位。

特殊的时代背景,让林海伦的求职路变得有些艰难。那个年代的研究生,并不是每个单位都能“养”得起的,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哎呀,我们只要中专生就够了”。

值得庆幸的是,宁波药品检验所为他提供了一份中药师的工作,主要从事药品鉴定。让林海伦最高兴的是,虽然白天工作很忙,但工作时间相对规律,他能有充足的业余时间跑到他最喜欢的大自然中去。

林海伦对大自然的探索,就像是“神农尝百草”一般,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就带回家来种一种,养一养。

大红蛱蝶是宁波比较常见的一种蝴蝶,林海伦在野外行走时,经常能在其喜欢的草木丛附近看到成虫的身影,却始终不见幼虫的踪迹。

啃着馒头,喝着矿泉水,林海伦开始“守株待兔”。

只见一只大红蛱蝶在一片叶子上停顿了一下,就飞走了。他赶紧跑过去看,找了半天,终于在叶缘上找到一颗针尖一样小的虫卵。

既然大红蛱蝶也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为何在野外就见不到它的幼虫呢?他决定将这一颗虫卵带回家孵化。

几天的观察,“密码”终于破解:大红蛱蝶的幼虫孵化后,会咬断叶片主脉,使叶片变成半枯萎状态,便于卷曲,将自己包裹其中,形成一间“胶囊公寓”,这样幼虫就躲在里边啃食叶片,不易被天敌发现,幼虫长大后就可化蝶飞舞了。

“如果不是亲手养过,进行近距离地观察研究,怎么能体会到天公造物的神奇呢?”林海伦说。

时至今日,林海伦的知识储备,足以被称之为专家,但他对新奇事物始终保持着一种“愚公移山”般的虔诚。

险恶中前行

采访林海伦有点困难,因为他实在太忙:白天要工作,一下班,无论天气条件如何,他一定会往近郊的山上跑,等到天黑才匆匆赶回家吃饭。至于双休日、节假日,更不能浪费。

过去25年,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换成了汽车,林海伦的足迹也几乎遍布了宁波周边的山野、丛林、溪流、湖泊。

鄞州龙观深山,太阳已经慢慢落山,天色渐暗。林海伦途经一条小水沟,无意中瞄见两三棵东倒西歪的类似韭菜状的草,有点眼生。

“算了算了,还是赶紧走吧。”他这样跟自己说。在山里奔波了一天已经是身心俱疲,甚至连弯腰的力气都没有。

“可是我来山里不就是找这些新鲜面孔的吗?”犹豫了一下,他还是蹚进小水沟,徒手拔了两株草出来,将根部的淤泥洗净,须根两叉分枝,有点特别。

看着眼前“品相”不太好的两株小草,林海伦有点提不起精神,“要不还是算了。”可就在此时,一个念头从他脑海中闪过:看须根的样子,该不会是中华水韭吧?

一想到有可能发现一个新物种,林海伦一下来了精神,拍完照,赶紧回家翻查资料。不仅如此,第二天,他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终于在不远处找到了另一处长势喜人的成片中华水韭群落。

要知道,这可是跟南方红豆杉齐名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的活化石。

李超,林海伦的学生,也是他的好友。1999年,两人在观察蝴蝶时不期而遇,相识相知。15年间,李超经常跟随林海伦身入大山深处,其中的险恶他深有感触。

今年5月1日,师徒两人在奉化西坞虎头山进行悬崖探险。

“我们走的通常是‘野路’,就是没有人走的路。”李超说,“山路陡峭,碎石密布,到处是流石滩,每一步踩下去,路面就向下陷一截。林老师走在前,我在后面。”

“别动!”林海伦突然惊呼,话音未落,一条灰色的蛇影便从李超身边游过。“是五步蛇,这里还有一条。”林海伦说,“应该是在交配。你过来拍张照吧。”李超应声上前,而接下来所见到的情景使李超不寒而栗。

“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蛇,胳膊那么粗,足有1米多长。”李超回忆。因为蛇盘在草中,为了拍照,林海伦用竹杆拨开草丛,示意李超上前拍摄。这一举动却激怒了这条蛇,它开始朝着走上前的李超吐信,并发出警告声,随时准备对两人发起进攻。两人知道情况不妙开始退后,巨蛇似乎看出两人并无敌意,也趁机游走了。

至今,李超每每谈起此事,还是显得惊魂未定,但在林海伦的眼中,蛇并不是最可怕的。“竹叶青、五步蛇、眼镜蛇这些我都遇到过,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不必太担心。我怕的反而是蚊子,深山老林里,蚊子真的是无孔不入。”林海伦说着撩起裤腿与袖管,到处都是被蚊子叮咬所留下的疤痕。

“玩家”心态

尽管被冠以“植物学家”的称号,但林海伦却始终称自己不过是个专业级别的“玩家”。

没有课题的压力,没有世俗的牵绊,这让他能一门心思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如鱼得水。

或许也正是因为“玩”,使得他可以涉猎更广。

过去这25年间,由他在宁波新发现的浙江省新记录植物就包括心脏叶瓶尔小草、玫瑰石蒜、乳白石蒜、绿花斑叶兰、铁皮石斛等14种。而这些植物的被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宁波植物资源的独特性和宁波人对植物研究走在全省的前列。

而经由他发现的宁波新记录植物更是多达100余种。

作为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首批终身会员,林海伦还是昆虫方面的专家,他曾在宁波境内发现了中国最大的珍稀蝴蝶———金裳凤蝶。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出色的蝴蝶画工艺师,创作的蝴蝶画和各式蝴蝶标本常年在梁祝文化园内设专馆展出。

他甚至以一己之力,历时5年,踏查宁波鄞州姜山、洞桥、鄞江、龙观和奉化西坞、江口、萧王庙、溪口等8个乡镇,100多平方公里,发现“宁波丹霞”地貌,并得到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矿产勘察院专家的肯定。

林海伦说,自己现在所做的就像是“盲人摸象”,“大自然无穷无尽,尽我一生都未必能窥其万分之一。我只能一点点摸索,虽然我这个瞎子,可能一辈子都摸不出整个大象长得什么模样,但我最起码能够实实在在摸到大自然这头‘象’,感觉‘象’的体温,体会‘象’皮肤的触感。” 

而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进化论体系。东南商报记者 石承承 实习生 乐骁立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