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波有关的往事
1949年2月1日出版的《大公报》披露:“载重逾额的太平轮原定1月26日启程,因装载钢条600吨,延到27日下午4时多才开。当这批钢条装了150吨时,船长即声明已足额,但因公司当局已收了600吨的运费,故只得照装。”事后有人统计,太平轮起航时累计载重已达2700多吨,严重超载导致吃水线没入了浊黄的江面以下。
太平轮是中联企业公司的豪华客轮,由美国Manitowoc船厂制造,1920年下水,载重量2050吨,长80米、吃水7米,装备Scotch锅炉两具,蒸汽主机一台,航速9节。自1948年7月14日开始,中联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的租金向太平洋船坞公司租用,往来于上海和基隆,至1949年1月27日最后一班,太平轮共行驶了35个航班。在1948年9月28日至10月26日之间,太平轮还临时为国民党军队征用,在辽沈战役中负责运送国民党伤兵和当作补给船只。
这家中联公司是抗战时期由宁波帮商人合资组建的运输企业,总经理周曹裔,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父亲蔡天铎也是中联公司的发起人之一,还有3位股东分别为龚圣治、马世燧、周庆云。蔡天铎是鄞县高塘桥蔡家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最初在宁波从事律师工作,抗战期间办了中联企业,抗战胜利后转而从事航运业。1949年,蔡天铎去了台湾发展。
蔡康永在《我家的铁达尼号》中写到过关于太平轮的记忆———“所谓‘我们的轮船’,其实是指几十年前,爸爸在上海开的一家轮船公司所拥有的船。这家公司的所有轮船当中,最有名的一艘,叫做‘太平轮’。‘太平轮’,中国的‘铁达尼号’。一九四九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的揭晓之年。那年除夕前,一群急着要离开上海的有钱人,终于了解到状况的紧迫,连过年都顾不得了,抢着要挤上早已客满的太平轮。这些人,有的用金条换舱位,硬是从原来的乘客手上,把位子买过来。有的靠关系,向爸爸或船公司其他合伙人要到最后几个位子。理所当然,这群太平轮的‘最后一批乘客’里面,有当时上海最有钱有势的一些人,也有爸爸最要好的朋友。”
整个太平轮分为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初期投入营运是作为交通船,船上旅客大半是来往两岸的商贾、眷属、游客、转进台湾的公务人员等。但是在同年秋日过后,因为国共内战情势紧张,当时固定行驶上海、基隆间的中兴轮、太平轮、华联轮,因为航班往返多,船只吨数大,往往是大家的首选,随着时局动荡,此时就成了逃难船。
因太平轮而改变的一生
据中联公司提供的名单,登记在册的船票是508张,实际上船的乘客却超过1000名。
在这艘太平轮上遇难的乘客中有太多当时的名人,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辽宁省主席徐箴一家,蒋经国好友俞季虞,袁世凯之孙袁家艺,《时与潮》总编辑邓莲溪,还有神探李昌钰之父,龚如心之父等等。李昌钰记得母亲曾雇飞机来到失事点搜寻父亲踪影。太平轮沉没时,年仅45岁的天才音乐家、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也在船上,他本来想去台湾,准备为国立音乐学院迁台寻觅新址,并和夫人与独生女团聚过年的。
商人李浩民也随着太平洋一起沉没,他10岁的儿子从此失去了优裕的生活,不得已选择了免学费的警校。这个孩子,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神探”,名叫李昌钰。“如果不是太平轮事件,父亲过世,我后来也不会去念警校,也不会走上刑事鉴识这条路,也许就与父亲一样选择当一名商人吧。”李昌钰常常这样感慨。
幸存者之一叶伦明今年已经90岁了。死里逃生之后,叶伦明与妻子失去联系几十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去香港定居,才联系到台湾的家人,得知妻子已经改嫁,伤心不已。到香港后不久,有一次在路上看见马拉松活动,他决定恢复年轻时长跑的习惯,这一跑就是30年,成了香港有名的“马拉松老人”。
在台北的王兆兰是官方公布的36名幸存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当太平轮倾覆时,她用力抓住弟弟和妹妹的手,她还记得母亲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带好弟弟妹妹。”母亲随即被海浪冲走,弟弟妹妹也被卷走。遇难之后,王兆兰的父亲把她接回了台北。直到2010年后,她的故事才为人所知。
1927年出生的李国深原本是太平轮的乘客,可是因为时间仓促,没能搭上轮船,幸免一劫。后来,他因为在佛教上的造诣,以“星云大师”之名而闻名。与太平轮的擦肩而过,被他看作是“因缘”。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