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质量水平如何?我们通常用GDP、财政收入、出口消费、CPI等统计指标来衡量和评价。新常态下,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着怎样的新变化?不如翻开2014年“成绩报告单”,从几个非常用或非常见的统计指标数据中,探寻新常态下宁波发展的一些新亮点、新动力。
非常指标①
商品销售总额
开拓市场成效很明显
2014年,宁波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414.7亿元。商品销售总额,是一个多数人比较陌生的非常用统计指标,它反映的是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商品以及出口的商品总量。我市统计部门是从2009年开始统计这一数据的,当时宁波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如果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展现的是宁波人“买”的能力,那么,“商品销售总额”展现的就是宁波人“卖”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我市商品销售总额同比达到了18.1%的高速增长,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的增速。
有专家分析,拓市场成效明显,其中离不开大力度发展电子商务。去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市网络零售额达341.4亿元,同比增长89.2%,增速居全省首位,远远高过全省平均水平。
非常指标②
工业投资
做强实体经济有后劲
2014年,有效投资是宁波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特别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第一年,完成了1362.4亿元投资,引领带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9.5亿元,占比达三分之一。
在投资构成中,工业投资是前些年宁波经济“报表”中相对暗淡的指标,一度不太给力。不过,它近年表现抢眼,增速常常领跑,比重也在增加。如2014年,宁波工业投资完成1263.2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技改投资940.7亿元,同比增长23.9%,均高于投资平均增速,也高过了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的增速。
技改投资代表着原有的工业企业着力于转型升级,除此之外的工业投资则代表着今后宁波工业的新生力量。这个指标的快速增长,是宁波实体经济蓄势走强的最好表征。
非常指标③
财政民生支出
发展就是为民增福祉
“再难不能难民生。”每每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这句话作为用好花好每一分财政资金的“底线准则”。近年来,宁波基本保证了每年新增财政资金七成以上用于民生,民生方面的支出增速均明显高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如2014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62.8亿元,同比增长8.3%。而相对的,我市“三公”经费下降30.3%,其中公务接待费下降了46.99%。
再细看民生支出,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生态环境问题被摆在了“第一”,去年节能环保方面的财政支出增速最快,节能环保、城乡社区、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了28.8%、22.2%、21.6%和10.5%。
一组组数据则说明这些钱花在了刀刃上。前三季度,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8.4%,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目标顺利实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禁燃区”建设,全年淘汰黄标车6.5万辆;去年完成垃圾河清理174条,“黑臭河”治理598条……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