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登桥桥墩。
爱登桥。
爱登桥与矮凳桥
在竺镇江的引领下,我们穿过两边种着笔直水杉的道路,沿河走上一段,找到了爱登桥。
爱登桥,原名矮凳桥。村民说,当年桥面狭窄,桥栏形状如翻转的矮凳,所以有了这个俗称。村人形容矮凳桥时说,这是在长水沟架的一木条。木桥风吹日晒,久已腐烂。清嘉庆年间,众人集资在原处造起一座单孔石梁桥,取名为“里人桥”。该桥于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重修,桥身上镌文为记,正式更名爱登桥。桥上有联句:爱此风光好,登临气象雄。
现爱登桥桥面宽1.74米,两侧有石护栏,护栏两端设方形圆头望柱。桥门阔2.77米,桥墩长石柱另一桥联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联语取自唐诗,意境开阔。
说到修桥,还要提到一个人,即民国时期,在上海创办泰康食品厂的乐汝成。乐汝成早年在上海当学徒,后去青岛万康南货店任职,1914年赴济南创办泰康罐头食品公司并任经理。抗战时期,泰康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产销联营的大型食品企业。乐汝成报效桑梓,曾为上海四明医院、镇海同义医院、爱登竞进小学校出资赞助,修桥时更是应承,如果资金不够由他包底。
关于爱登桥,当地有句俗语,“矮凳前,布褴当黄旗”。不过村中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说不出是什么意思。
60岁的钱祖华居住在爱登桥边,他说,当年村里最早居住的人姓余,因此这一片被称为余村,这个称呼保留至今。据说余姓先世曾居于福建,后定居中大河西,隔河与浮林庙相望。当年,余村土地肥沃,水网交错,却极荒凉。桥西面是一处乱坟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耕种,余村绿树成荫,风景秀丽。
村中余姓不但经商,还兴办义塾。如余姓后人所办濬智学校,是镇海县办学堂之始。此后在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爱登村余经惟创办竞进小学等。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