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塔前街的蜗寄庐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3-08 10:31:1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塔前街的蜗寄庐

宁波蜗寄庐

□方成章

在宁波“天封塔”的南隅、开明街与解放南路交会处,有条名为“塔前街”的小弄堂。塔前街,东起毛衙街,西至开明街,长153米,宽3米。《鄞县通志》载:“塔前街,旧名天封寺前。”民国24年(1935)改建成马路。以其在天封塔前而得名。

塔前街23-24号便是蜗寄庐———甬上著名私家藏书楼,也是名人孙传哲的故居。蜗寄庐,1999年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文物保护点,2001年被公布为海曙区文保单位。蜗寄庐,意为狭小如蜗牛壳的屋子。它的第一代户主孙家溎,就是借这个典故来称呼自己的居舍,并以“蜗庐主人”为号。

孙家溎(1879—1945),字翔熊,生于清光绪五年,清末从慈溪迁居于此。其祖原籍慈溪龙南,原是三国孙权之后,清代中期迁入宁波城内“道署后”,即原中山公园。清代晚期,在上海经商的孙家溎父亲一支,迁居镇明路三支街,后来孙家溎又迁居于“天封寺前”,在此修缮居舍,筹建书楼,即今天封塔南的塔前街(塔影巷),原有楼房近800平方米,至今尚存两层楼三合院近400平方米,四周有高墙围护,楼前有60余平方米的明堂,用作养花种草。

孙家溎是我国的末代秀才,也是一位杰出的藏书家。他曾在上海当过小职员。他生性好学,关心文献,省吃俭用购藏书籍而不惜家财,将楼上的卧室大部分辟为藏书专用,故而额曰“蜗寄庐”。特别在20世纪初期的兵荒马乱之中,孙家溎先生竭尽全力抢救收藏行将灭绝的善本,甚至包括宁波“天一阁”、卢氏“抱经楼”、徐氏“烟屿楼”散失于民间的珍本,其中著名的有元刻《隋书》、《范文正公全集》,明刻本《蔡中郎集》、明抄本《圣宋名贤四六丛珠》等,约有447部,共约2万卷,其中珍贵的善本占一半。此外,如不能购到的,动手抄录。

孙传哲为孙家溎之子,1915年出生在“蜗寄庐”,在家排行老三。孙传哲从小临摹习画,精于美术绘画。之后他被录取在上海邮政局工作,专司邮票设计。又从上海奉调到北京国家邮电部,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师。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航空邮票、第一套欠资邮票,以及第一套人民币都出于他的手。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孙传哲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中国设计邮票最多的知名邮票设计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68岁的藏书家孙家溎撒手西归,蜗寄居的藏书由大儿子孙定观继承。1964年之后,孙定观先生逐步将整理好的藏书低价出让或捐赠天一阁。

1982年,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曾回故乡宁波看望蜗寄庐旧宅。1985年,82岁的孙定观先生逝世。1995年4月10日孙传哲先生在北京去世。让孙氏后人欣慰的是,“蜗寄居”的藏书有了很好的归宿。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