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现在很火。上周,姜山实验中学足球队也火了一把。在浙江省第六届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登顶拿到冠军。
实际上,鄞州几个学校,这几年已经拿遍了省市足球赛的冠军,校园足球发展在市内一枝独秀。
他们怎么做到的?足球小子怎么培养?记者了解到,鄞州搭建特色融通渠道,足球小子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有学校读,都有足球踢。
鄞州学校拿遍各组别的省冠军
“拿冠军是相当困难的,成绩史无前例。”对姜山实验中学足球队拿到初中组的冠军,该校校长俞建雄这样评价说。
据介绍,浙江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已经办了六届,此前初中组的冠军,五届都被杭州学校垄断了。不过,这一次,同学们用实力赢得了桂冠。
实际上,这几年,鄞州校园足球已是宁波的“现象级”事件。
此前,鄞州茅山小学拿到了浙江省小学生足球比赛小学组冠军2次,鄞州职教中心拿过浙江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总冠军,已经连续获得区、市足球赛的七连冠。加上姜山实验中学这次获奖,鄞州区拿遍小学到高中的各组别冠军了。
而今,茅山小学、姜山实验中学、鄞州职教中心成为鄞州区校园足球的“三驾马车”。在市级校园联赛长年蝉联冠军,在省级联赛多次打入决赛并夺冠,区域校园足球发展在市内一枝独秀。
鄞州中小学足球队不仅团队成绩不凡,有的同学还差点被职业球队选上。鄞州职教中心13级数修班学生方俊,去年入选了中超足球劲旅天津泰达二队,虽然最终落选职业队,但是这也是距离成为职业球员最近的一次。
而在另外的赛场上,方俊的师兄兼队友,12级的史晓、黄炫两名同学在参加2014“谁是球王”中国民间足球争霸赛浙江赛区总决赛上,荣获成人组冠军。
目前,鄞州职教中心已有40余名学生取得了足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多名足球队员输送到宁波大学等体育高校就读。
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足球踢
现象背后是梯形的人才培养优势。
“学校足球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得感谢茅山小学为我们培养的优秀苗子。”姜山实验中学校园足球队教练周志新说。
周志新告诉记者,在这批夺冠的学生运动员中,14名队员中有12名是茅山小学输入的。其中,这次“最佳运动员”严炯涛,也在茅山小学读过书。
茅山小学是鄞州区内较早确立足球特色的学校,1997年就聘请专业教练,成立“快乐足球”社团选拔足球苗子,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还在每月一次的小型体育比赛中设班级足球赛、足球射门比赛等,打造校园足球文化。
对茅山小学来说,“出口问题”是足球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
“足球运动员是靠长期培养的,如果这些好苗子没有出路,那实在太可惜了。”茅山小学校长周琴飞告诉记者,前几任校长与姜山的两所初中对接过,最终决定由姜山实验中学接收优秀苗子,继续成立足球队,形成足球特色。
除了小学升初中,在足球特色上,姜山中学和鄞州职教中心两所高中段学校又向姜山实验中学伸出了橄榄枝,招收足球特色学生,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姜山中学这所普高,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鄞州职教中心学校。
从2000年以来,茅山小学共为姜山实验中学输送“足球小子”近400名,为姜山中学、鄞州职教中心共输送200多名,还有部分学生进入少体校、体育类大学继续深造。
目前,鄞州已形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特色融通渠道,每个学段都有足球特色学校,让“足球小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足球踢。
上升渠道有限制约校园足球发展
成绩很大,问题也不少。
“目前足球运动普及度不高,参与的学校还比较少。拿高中段男足来说,全市只有那么五六支队伍。女足更少了,只有我们跟九中。”鄞州区职教中心学校体育组组长、鄞州区学府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副主任王亚达说,如果和田径比赛一样全员参与,现状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王亚达认为,鄞州已经在小学到高中之间架设桥梁,“但是出口的关键,也就是对口升学和向上(专业队)输送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他说,从教体结合方面讲,学校足球队到了浙江省级比赛层面,已经接近专业对抗了,一般学生队员的基本功和战术素养已经不够用了,需要更高的训练比赛平台打造。“问题是,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渠道给相对高水平的学生球员。”
不仅如此,升学问题也是校园足球发展的一大瓶颈。王亚达说,现在对口升学名额很有限,好多队员只能给别人铺路,100人去考足球专业高校,10个能考进不错了。“踢球最多去宁波大学,而读书可以去清华、北大。”
实际上,不仅是高中后的升学和向上输送问题,即使是高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这些足球特长生,学习上确实没有普通学生好,职业学校对文化课要求低些,但是如果要升普高就不容易了。”姜山实验中学一名负责人说。
一名初中校长说,踢足球的上升渠道有限,家长、学生大多反对踢足球,只把足球作为一个爱好,而且这个爱好也是必须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才允许。如果从小学到大学、就业都能一条龙,这样家长的观念也能改变,足球的群众基础或许能好起来。□宁波晚报 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麻万掌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