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海曙区残联举办了一场培育需求导向式的社会助残项目评审会。评审过程很特别,一边是资深社工、残疾人以及家属代表,一边是社会助残项目负责人。双方围绕申报项目可行性、资金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交流。据悉,当天19个助残项目,其中3个项目已经和爱心个人、企业完成对接。
“唐氏儿”妈妈创建家庭互助中心
大大的眼睛、肉嘟嘟的小脸,有谁想到,如此可爱的小男孩,竟是唐氏综合征患者,俗称“唐氏儿”。
递来照片的是孩子母亲,名叫周伟琴。她有两个孩子,小男孩是第二个孩子,今年已经4岁半了。2010年11月,孩子的出生让家人惊喜,但是宝宝的脸看起来有些不同,眼间距很宽,喜欢吐舌头,右耳朵还缺了一角。医生诊断,孩子患了唐氏综合征,也就是人的第21对染色体出现了异常,发病原因不确定。
“刚开始,家人都瞒着我。直到三个月后,带孩子去社区医院打预防针,医生不但一口拒绝,还建议我带孩子做体检。”得知真相后,周伟琴疯了似的上网搜索各种资料,甚至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原来,唐氏儿有智力障碍,一生无法治愈。当时,宁波没有相关的交流论坛和群体组织。是坚持,还是放弃,她的内心很挣扎。
“我要去面对,必须走出来!”下定决心的周伟琴,辗转到上海、北京等地,寻找治疗孩子的方法。在外漂流了两年左右,她已学会基本护理技能,决定回到宁波,并发起柠檬树唐氏儿家长互助中心。
“在宁波,经历类似痛苦的家庭不在少数。我们群里就有60个左右,唐氏儿的年龄在8岁以下。”周伟琴提到一个现实,很多家庭得知孩子是唐宝宝,就封闭起来,不愿和外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的精神状态,孩子没有接受专业康复病情也会恶化。
昨天的评审会上她的项目当场被认领
事实上,唐宝宝大多个性乐天率真,爱好音乐舞蹈,也乐于和人沟通交流。而最重要的是,在他们一生中的关键时期是6个月到6岁,如果得到良好的康复教育,他们是可以被不断发掘出潜能的。也就是说,唐氏儿成长比较缓慢,他的成长周期比正常小孩子要长,但通过努力还是能够达到一定的智力水平。
周伟琴引用了一组数据: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唐氏儿的出生率大约在1:700左右。特别是母亲年龄在35岁以上的,概率明显提高,约为1:350。宁波地区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从部分唐氏儿家长QQ群和一些已获知的信息来看,所涉及家庭超过百户。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