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篆刻名家王惠富送来了篆刻的“二十四孝图”,用手中刻刀在菠萝格木上讲述孝的故事,画面栩栩如生。王惠富今年71岁,曾经在皮鞋厂工作,完成这8幅篆刻花了他将近半年时间。
居民胡秋美平日里喜欢做手工活,技艺高超,会绣花、能做衣服和鞋子,展示的老虎枕头、虎头鞋等物都是她的手艺。
擅长国画的姚旭初送来了10多幅画,他当兵将近20年,之前在镇海炼化工作,平日里喜欢画花鸟。
除此之外,礼堂里还展示了4米长的大型国画,以及56个民族的小幅剪纸等,这些也是社区居民自己动手完成的。
社区索书记说,半年前,社区想筹建文化礼堂,给有才艺的居民一个展示的平台,希望能带动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经过商量,最后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然后请这些社区达人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创作。
出自20多位社区牛人之手
74岁的吴孝治老人当过教师,是俞范社区书画联谊会会长,平日爱好书法,展馆中有几幅书法便是他的作品。
居委会索书记称呼吴孝治是这个展馆的“总设计师”,最近3个月,他一直为这事在家和社区之间奔波。
吴孝治也是头一回做这样的事,有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查资料。对于电脑,他不太精通,操作通常要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加上他的眼睛开过刀,看久了容易流泪。
但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以后能为别人服务的机会有限,想趁还干得动的时候再做些事。
“我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吴孝治很谦虚,说自己只是领了个头,这件事还是靠大家一起在努力。
中途,也发生过一些突发状况:“民族大团结”巨幅剪纸,安装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不少地方出现断裂现象,急得他整晚没睡好觉。
让吴孝治感动的是,参与创作的20多人可谓尽心尽力:篆刻名家王惠富眼睛高度近视,2米外的人影都看不太清楚,豆点大的字都是他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手工达人胡秋美做一个老虎枕头要10天时间,经常忙到夜里11点多;还有画丙烯画的周松庭,为了赶制民族人物画,半夜3点钟爬起来继续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