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慈溪 正文

东山头村河道疏浚 桥墩露出三块名人墓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6-05 10:16:28   稿源: 慈溪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慈溪新闻网讯(记者 李佳珊) 6月2日上午,观海卫镇东山头村徐家浦河正在进行河道疏浚。随着水位下降,一桥墩下露出三块石碑,字迹清晰,其中一块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侨商吴锦堂先生为其祖父所刻的墓表。市文管委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马上赶去现场拓碑。

  五年前就被发现

  水位太高无法拓印

  发现石碑的桥位于东山头村东山大桥的东北边三米处,桥面积不大,正好能通过一辆车。桥墩用石块砌成,从侧面望下去,能看到有几块石板上刻有文字及图案。记者下桥一看,桥墩上三块石碑上的文字字迹清晰,雕刻精美,但都有残缺。部分石碑在桥墩的基部,依旧浸泡在水下。

  文管委工作人员高国明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10年,他们就知道桥墩上的这几块石碑,是被观海卫的文史爱好者莫非发现的。但由于河道水位较高,一直没有办法进行拓印。“这次徐家浦河河道疏浚,河水被抽干了,才有机会拓印,以便进一步研究记载的内容。”

  幼年吴锦堂

  家道中落还是小康?

  三块碑均为墓表,其中最完好的一块还存有三分之二,据上面所刻的文字可以判断,是吴锦堂先生为其祖父所刻。碑文上写有“王父东耀”的字样,王父就是祖父的意思,而吴锦堂的祖父就叫吴东耀。此碑记载了东山头吴氏,特别是吴锦堂祖上一支的源流,是从金华迁至东山头村。吴锦堂还对其祖父吴东耀怜恤孤寡、修桥铺路、热心公益事业等事迹做了详细记述。

  市文管委办公室主任厉祖浩告诉记者,由于墓表不完整,左边缺失,没有看到吴锦堂的署名,但全文的口气是吴锦堂先生的表述。

  发现这块墓表的文史爱好者莫非告诉记者,仔细研读上面的文字后发现,墓碑上记载的内容纠正了两点以前对吴锦堂先生的错误认识:

  第一点:以前都认为吴锦堂小时候读书写字是受到其伯父的教导,而从墓表内容可以看出是受其祖父的教导;

  第二点:大家普遍认为吴锦堂小时候家境贫困,而从墓表记载看来,其祖父出钱修桥铺路,捐助贫困百姓,应该是个小康之家。

  不过对于第二点,厉主任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吴锦堂先生的祖父那代可能是小康之家,之后遇到太平天国运动,一家去外地避难,回来后房屋已烧毁,家道中落。

  这块墓表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厉主任很肯定地说,对吴锦堂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墓表上记录了太平军在三北一带焚杀抢掠的情况,为慈溪近代社会史的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素材。

  当年修路造桥

  把附近的墓都拆了

  桥墩下另两块碑也是慈溪的名人墓表。其中一块是中国火柴大王徐蕙生的墓表,但只有二分之一,而且仅存的二分之一也被裁开为两块。墓表上写了墓主人生于光绪壬辰正月廿九,葬于银山之阴。妻子姜氏育有两子叫日廑、日康,还有三个女儿叫玉英、彩英、祥英。这些信息与火柴大王徐蕙生正好相吻合。民国时期,徐蕙生在吴锦堂和朋友的帮助下,重新创办了宁波正大火柴厂,我们小时候都见过印有童车标志的火柴,就是徐蕙生创立的商标。

  另一块墓表是明朝总兵王尚文的后人王观基的,余留有三分之一。王尚文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人称王总兵,观海卫卫山上的七层石塔就是当年王尚文捐资所建。在观海卫,几百年来流传着卫山“沿山十八墓”的说法,相传王尚文死后无首,用黄金塑头下葬。为防盗墓,在卫山建立了一模一样的十八座衣冠墓。但至今也没有找到王尚文的墓到底在哪里。

  文史爱好者莫非说,以前的名门望族一般都有个墓群,一个家族都葬在同一个地方。这块墓表也为寻找王尚文的墓提供了一个线索。

  让人诧异的是,这些墓碑为什么会用来造桥呢?记者在附近询问了多位村民,年长者表示这里原来是口闸,后来造成了桥,距今应该有50多年了。记者找到曾经担任当地二甲大队大队长的徐胃尧老先生,今年已经88岁高龄。徐老先生表示,1958年公社化时期,把附近营房山等地的墓都给拆了,把石碑运过来修路造桥。“当时拆了很多坟,有一座坟的确是吴锦堂祖上的,我还有印象。”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