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对结婚不到3年的夫妻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鄞州法院受审。
案发前女方是一家国有银行的职员,为了生活过得体面,她用伪造的理财合同,在社会上非法吸储1800多万元,大部分用来买股、投资期货或给老公开公司。
为婚房,她急了
女子姓赵(化名),山东人,今年33岁。她身材微胖,还在哺乳期。
2011年,赵某在银行工作,她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人的薪水都一般。眼看到了快谈婚论嫁了,房子车子都还没有着落。
赵某急了,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放出风声,说她工作的银行有面向员工的内部理财产品,收益高达8%,有意向的亲友可以向她购买。
冲着她的身份和工作的单位,很多人都相信,到她地方买理财的人络绎不绝。
为了让购买的客户放心,赵某伪造了理财协议书,又使用了银行的业务章,做得有模有样。等客户的资金入账后,她再利用职务便利将钱划到了自己的关联卡上。
因为她是坐在银行柜台后面给客户办的手续,购买者都深信不疑。很快,赵某就吸收了上百万元。
她将钱付了一套房子首付,买了一辆车,其他的投入了股市。
差点露馅,丈夫拿14万元摆平
搞定了婚房婚车后,赵某反而忐忑不已。因为时刻担心事情败露,她对男友的埋怨也越来越多。
这时,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钱某(化名)。钱某坐过牢、结过婚,经历比男友丰富得多。关键是,赵某烦恼时,他总是在一旁帮她出主意,很快便博得了赵某的信任。
于是,她结束了和男友的恋情,和钱某确立了关系。
2012年10月,她和钱某结婚。那时,赵某的资金链还没有断裂,前面拿到理财本息的客户又不断地介绍新的客户来。
这些新吸收的存款,赵某也转出来,大部分用于给钱某开蔬菜公司,或是两人投资期货、购买股权。
从2013年至2014年7月,赵某夫妻俩共向24名社会不特定人员吸收资金1800余万元。
其间,有一名客户在那份伪造的理财产品协议书中发现了3个错别字,找到赵某工作的单位要求退还14万元理财款。赵某万分紧张,赶紧跟老公打电话。钱某拎着14万元现金就过来,交给了客户,好说歹说才把客户劝走。
投资的生意都亏了
但赵某始料不及的是,丈夫也不是做生意的料。钱某的蔬菜公司生意亏了,他转而开网络公司、房屋租赁公司、调剂商行,都没有成功,前后亏了上千万元。
赵某感到事情早晚要败露,和钱某商量后,于2014年6月从银行辞职。
2014年7月,赵某伪造的理财协议有一笔款项到期,客户发现钱没有如约打进自己账户,找到了赵某工作的单位。
而银行工作人员在系统里没有查到这笔收支。这一查便东窗事发。
事后,赵某向银行出具了一份吸收存款的明细,当天下午,她就跟老公逃跑了。
银行报案,并出面垫付了所有被害客户的款项。
昨天受审,赵某最后陈述时潸然泪下。她说,任何处罚她都接受,只是希望法官能看在她孩子还小的份上,再给她和孩子一段相处的时间。
法庭表示将择日宣判。
东南商报 记者胡珊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