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邵兆忠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一起起纠纷案。每次调解成功一个案例,他会在本子上打勾。
今年67岁的邵兆忠是北仑小港街道劳动调解中心的“金牌”调解员,从2004年至今,他参与调解过的纠纷有1250件,涉及人数2500余人、金额3300多万元。
10年来,邵兆忠一直坚守着“群众之事无小事”的信念,即使调解受阻仍不放弃。在他的记忆里,劳资纠纷中,调解时间最长的花了20天之久。
2009年12月初,小港一家企业由于订单少,经营困难,拖欠了17名职工两个月的工资。职工多次找老板讨薪无果后,来到街道劳动调解中心寻求帮助。邵兆忠深知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即建议这些职工向区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并去区劳动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
但事情发生了变故,另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派人要强行搬走企业车间内的机器抵债。如果机器被搬走,职工们将失去法院拍卖企业机器用来垫付工资的机会。
邵兆忠积极进行调解,北仑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拿出了财产保全的封条,混乱的场面才得以控制住。得知财产被查封,公司老板终于现身,并保证付清17名职工的工资。为了解决17名职工的生活困难,邵兆忠自己拿出1800元,先解决17名职工的吃饭问题,帮他们渡过难关。
“争做务工人员的贴心人。”这是邵兆忠常说的一句话。去年8月的一天,小港街道一家开发商因经营不景气,拖欠130名职工4个多月的工资,合计有300多万元。许多职工怕公司倒闭拿不到工资,关掉工地的电闸,拉下卷帘门,还扬言要到区有关部门讨个说法。邵兆忠与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找到开发商负责人。在向其进行政策宣传的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该负责人签下承诺书,答应3天之内拿出100万元交给职工。
10年来,邵兆忠为务工人员调解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2006年初,一位姓张的安徽籍务工者将一封感谢信寄到了邵兆忠的办公室,信上写着:“邵师傅,没有你的帮忙,我的工钱一定拿不回来……”
多年下来,办公桌的抽屉里已经塞满了感谢信。除了书信,邵兆忠的调解室里还挂着20面锦旗,这些都是务工人员亲自送来。“政府的好帮手,百姓的贴心人”、“困难之时伸援手,为民解忧人人赞”……这些字眼也印证了邵兆忠10多年的付出,暖人心扉。宁波日报 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陈志明 沈静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