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让执法人员感到纳闷的是,这些假冒的化妆品、洗发水、牙膏以及各类处方药膏涵盖面非常广,而且颜色、形态、气味都和真品很相像,就算是造假,也不是一个窝在山岙的地下作坊能完成得了的,背后一定还有内情。
经过公安部门的抓捕,工厂主人陆某及其妻子方某落网,事件真相浮出水面。
制假:仅凭外观气味就能仿制化妆品、药品
50岁的陆某是慈溪人,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化妆品生产企业工作,曾经担任过车间主任,有着近30年的化妆品生产经验。2006年,陆某辞职下海做起了护肤品生意。生意不好做,他就开始制售假冒化妆品获利。由于国内市场查得紧、风险大,从2010年开始,陆某开始将制假目标瞄准了国际名牌。
陆某有一间秘密小屋,除了他自己,谁也进不去。陆某经常一个人待在这间秘密小屋里,调配各种原料,勾兑不同试剂,亲手制造着这些所谓的“国际名牌”。
“这个陆某的确有一套,客户拿来化妆品的样品后,他只要凭观察颜色,闻气味,多调配试验几次,十有八九就能调配成功。当然,只是外观与气味的接近,效果肯定不能保证。”余姚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刚开始接订单时,由于品种单一,生意并不是很好。有一次,陆某遇到了一单大生意,但订单上的产品却让他心里没底,产品是他从来没做过的牙膏。
比之前的护肤品,牙膏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而且要进入口腔,陆某之前从来没做过。可是到嘴的鸭子又不忍心让它飞了,于是陆某决定调制配方,经过几次改进,真的就做出了样品,并且还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凭着30多年化妆品行业的生产经验,陆某在这个制售假冒化妆品的圈子里声名鹊起,一些更离谱的订单,甚至制造假冒药膏的订单也找到了他。
为了逃避检查,陆某费尽心机找到了余姚三七市镇的这个偏僻山坳,并于2013年开始将地下工厂设在这里。工厂里的工人都是每小时9元钱临时聘用的,而且工人只从事灌注、包装等最后的工序,之前的产品成分调配等核心工作,全由陆某一人完成。
网络:制假贩假网络连根拔起,利益惊人
进一步深入调查案件,市场监管部门与警方有了惊人的发现,陆某的背后还有一个制假贩假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陆某生产的这些“国际名牌”远销中东、非洲市场。
陆某一般通过快递与“代理商”交寄样品,大批量发货则通过货运。在一堆废弃的快递单中,一个英文名字叫做“丽莎”的人引起办案人员的注意。经过多方调查,陆某背后的“代理商”黎家姐妹、吴某、陈某,以及提供假冒包装的顾某、朱某、李某等浮出了水面,一个制假售假的产业链逐渐清晰。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