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眼花缭乱的广告宣传,到底该不该信?眼下,正值暑期,遍地开花的培训机构几乎全部满员,可是繁华的背后其实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有些是无证的,有些承诺是不现实的,有些钱交了就吐不出了……
昨天,教育部门公布了消费者四类典型的认识误区,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认清现实。
家长投诉 交了钱才发现居然是家无证培训机构
暑假里,教育部门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投诉,其中是关于无证办学的。
林华(化名)6月初给孩子报了一个培训机构,后来无意看到报纸说有些培训机构可能是无证的,就多留了一个心眼。送儿子上学的时候他特意在培训机构停留了一会,要求负责人出示办学许可证。
“当时,他以不在这家店的理由推脱了。后来,我再去问,他索性承认了他们是连锁店,这家店根本没有证。”林华很生气,就投诉到了教育部门——这么多店,门面也很好,居然是无证的。
比较典型的还有“退款无门”。陈奇(化名)给女儿报了一个数学的培训班,进去发现任教的老师似乎资历不够深,女儿没有进步多少,就要求退费。这时,当初热情接待她们的工作人员就翻脸了:“我们没有什么错,为什么要退钱给你。退费,没门!”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记者调查 暑假是培训机构黄金期,有孩子报6个培训班
记者身边一些朋友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参加培训机构的。“其实,也不是特别说要他学什么,就是一个人太孤单了,在家里玩游戏看电视,还不如去培训班,多认识一些朋友,消磨一些时间。”准一年级家长金女士告诉记者。她给儿子报了两门课。四年级的林同学是报班最多的学生之一,7月份,他要学羽毛球、英语、围棋、写作;8月份,除了英文、还要学奥数、吉他。“吉他是我坚持的。妈妈看在我那么辛苦的份上,答应了。”他开心地告诉记者。
“我们应该也不算最多,儿子很多同学都在上培训班的。”林同学的妈妈告诉记者,“每年花在孩子培训上的钱有数万元。”
另外,比较火爆的一些幼儿到小学、小学到初中的衔接班,几乎都是爆满。有培训机构坦言:“暑假是机构的黄金时间段,这段时间要是不赚钱,机构很难生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教育部门联合民政、工商、公安、人社、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整顿教育培训市场,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但依然有纠纷,有投诉。
教育部门 这四类典型的认识误区,消费者请注意
记者了解到:宁波市经市、县教育部门许可批准的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有700多家,其中宁波市教育局批准的有98家。教育部门公布了消费者四类典型的认识误区,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误区一,不认办学资质,盲目消费。宁波教育培训市场存在一定数量无证办学或超范围办学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向学员仅提供非正规票据。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