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宁海 正文

宁海匠人黄才良激活传统技艺 清刀木雕凝固手工之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7-20 07:17:27   稿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宁海匠人黄才良激活传统雕刻技艺 清刀木雕凝固手工之痕

木雕艺术家黄才良及其传承人黄雍正在合作雕刻《化蝶》。

走进宁波梁祝文化园内的梁祝文化博物馆,一件名为《化蝶》的清刀木雕作品引人称赞:两尊以梁山伯、祝英台为原型的人物造像,并肩倚靠于朵朵祥云之上,彼此目光流转,深情对望;他们的裙裾随风轻舞,他们的脚下蝴蝶蹁跹,好一幅栩栩如生的羽化成“蝶”之姿!

若是定睛凝视,便可发现其间的又一重乾坤。原来,这尊高约一米的大型木雕,竟全不用砂皮打磨,亦无油彩覆盖其上,而是任由刻刀雕凿后的形态自然留存于木材表面,使得作者手工劳作过的诸种痕迹表露无遗。

“所谓‘清刀’,八字可包,以刀代笔,刀刀见力。”一位身着麻质长衣长裤的匠人从远处阔步而来,侃侃而谈。他,正是这件作品的主要创作者之一——黄才良。

再现“清花板”

“这手艺,也算是我无意中‘捡’来的呢。”看着这件与其子黄雍共同完成的得意之作,今年58岁的宁海县知名工匠黄才良淡然一笑,为我们讲述起清刀木雕的前世今生。

清刀木雕技艺,最早可追溯至西晋。那时,浙东地区出现了一种佛像雕刻技艺,由此雕出的作品色泽纯白、纹理清晰、刀痕细腻、形象生动,一问世便受到各方关注。

南宋后期,这种雕刻技艺随着大批南迁人士对于佛教文化的倡导而逐渐成熟,并在明清时达到鼎盛。从此以后,大量的清刀木雕作品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被老一辈的宁海人唤作“清花板”,广泛适用于房梁、窗棂、床榻等木制结构的建筑或日用品之中。

曾几何时,清刀技艺风光不再。对此,黄才良也说不出具体的时间或年代。他只记得,自己从17岁学手艺起,学的便是“泥金彩漆”。那是一种与清刀木雕截然不同的传统手工技艺,需要把炫丽的红与耀眼的金,敷着于木制品的表面。而清刀技艺恰是要摒弃色彩与雕饰,回归于纯手工制作的自然之形。

黄才良说,19岁时,他曾师从老师傅周为民,学习清刀木雕,其初衷只是想让它更好地运用到同样需要雕刻技艺的“泥金彩漆”制作之中。不料10多年后,当他第一次为上海的一家国际大酒店进行艺术装修时,这种简朴的雕刻之法竟被远道而来的日本客人一眼相中,为他的事业之路打开了另一扇门。

“这不就是阿拉宁海人的‘清花板’吗?”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有眼尖的当地老人发现,这些大量出口于国外的木制品,用的正是消失已久的清刀木雕技艺。经过业内人士的多方考证,“清刀木雕”现已作为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记录在案。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