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余庆在纪念碑旁讲述虹桥战斗的经过。
1940年7月日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镇海甬江口,1941年4月从这里登陆占领宁波,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镇海这个军事要地,抗日战争中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虹桥奇袭便是其中之一。
1944年6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奇袭虹桥,抓获包括一名日军少佐在内的28名俘虏。
不费一枪一弹的漂亮胜利
当年虹桥战斗发生地,如今已成为镇海发电厂门前的一处厂区公园。一位走过的老人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里面有块虹桥战斗纪念碑,上面介绍了那次战斗的经过。
从老人口中记者得知,纪念碑的所在地原是虹桥村。如今,虹桥村的居民都已搬迁至新居。可那一段革命历史,已随着纪念碑留存下来,供后人流传。
经过岁月的洗礼,纪念碑的表面有些斑驳。碑背面,短短200字简单地记录了虹桥奇袭的经过。部分刻字,有些模糊不清,需细细触摸辨别。
“这块纪念碑是1996年立的。因为这场战斗俘敌较多,还活捉一名日军少佐军官,且我方不费一枪一弹、无一伤亡。作为经典战例,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战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在纪念碑前,负责《镇海军事史·抗日战争史》编撰工作的洪余庆介绍说。
虹桥奇袭有多漂亮?洪余庆详细讲述了伏击战的经过。
行动中发现多了一队日军
1944年6月,当时侵占镇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派遣一支汪伪部队,占据了虹桥村的戴家祠堂作为据点。
这一情况,被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的侦察排获知。随后,经中共慈镇县委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周密研究,决定趁敌立足未稳,拔掉这个据点,打破他们以此为依托逐步向四周蚕食的企图。
6月7日上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四中队侦察排10余人,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化装成给据点送食物的农民,担着箩筐和饭菜向戴家祠堂走去。
半路上,侦察排接到报告,说是昨夜有一小队日军进驻戴家祠堂,一直没有出来。负责此次行动的侦察排胡金潭排长经过综合分析,断定这股日军不是冲着我方来的,他认为据点里虽然增加了敌人,但我方是有备而来,可以对付。如果退回去反而会打草惊蛇,给以后袭击据点带来困难。
被俘少佐来华不到一个月
快到戴家祠堂时,迎面碰到一队日军扛枪列队从据点里出来。胡金潭镇定地说:“他们是回镇海的,放他们过去。”果然,日军对这群“送食物的农民”并不在意。等日军走过,胡金潭下令:到据点后不马上动手,等这队日军走远后再行动。
戴家祠堂的伪军毫无戒备地让胡金潭他们进入了据点。大概快到上午11点时,胡金潭估计那队日军已到了县城,就发出了行动的信号。侦察员从箩筐里取出武器,先下了哨兵的枪,然后将据点内正在休息的20多名敌人全部拿下,收缴了全部武器。据点内的敌人想不到大白天也会有新四军冲进来,毫无防备,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
经过清点,这次战斗共计俘敌28名,据点内敌人无一漏网。俘虏中除了伪舟山警备司令部第四队上校总队长卫文达为首的27名伪军,还有一个名叫吉永久寿秀的日军少佐。这名少佐来到中国还不到一个月,头天晚上的一队日军正是护送他从县城来到这个据点的,没想到刚刚住了一晚就成了新四军的俘虏。
此后,日伪军再也没有在虹桥设立过据点,直至抗战胜利。□宁波晚报 记者 胡晓新 张颖 文/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