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国强介绍桃花岭战斗。 记者 龚国荣 摄
金沙岙,坐落于慈城镇金沙村,四周被群峰高耸的北山山麓所笼。沿着山路行走,翻越三个山头,即可抵达7公里外的桃花岭。这一路,现今是悠闲的北山游步道。可在71年前,这儿却弥漫着炮火硝烟。
当年,金沙岙是三北通往四明山必经之地。1944年2月,这儿进行了浙东抗战史上重要意义的一场战斗———冲出日军包围圈,使新四军纵队首长和司政机关得以安全转移。
与一般陵园不同,金沙岙革命烈士陵园由一碑、一墓、二亭构成,依山而建。北山山脚下,便是陵园广场。迎面可见的,便是气势雄伟的金沙岙战斗纪念碑。2006年2月落成。纪念碑造型为一面竖起飘扬的旗帜,高3.3米,长5.8米。上方题写有“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沙岙战斗纪念碑”17个大字。大字下面,则是刻着新四军指战员在战地英勇奋战的浮雕。背面镌刻着金沙岙战斗简介。短短百字,读出的却是令人铭记的历史。
纪念碑200米远处,又建有一座感恩亭。亭上,附刻“革命前辈献身精神传千秋,民族精英浩然正气贯长虹”的对联。
“珍惜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村委会老主任范先生说,这是百姓的心意,也是对历史的纪念。
金沙岙战斗,绵延了三个山头。所谓墓区,便是大山,抗战烈士洒过热血的大山。通往山中,有一条700多级台阶的步道,陡峭曲直,两侧尽是竹林、青松。拾阶而上,到达山顶后沿蜿蜒小路,即可见到金沙岙战斗牺牲烈士公墓。“牺牲烈士”是统称,无名英雄就这样被埋藏其中。
“对面,就是望海尖!日军就是从那儿,向我军发起包抄围剿。”与我们同行的邵国强先生是江北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对金沙岙战斗颇有研究,“战斗结束后,金沙岙老区人民就地掩埋了烈士遗骸。除了这儿,望海尖、桃花岭上都有。”
过了精英亭,再翻越两个山头,便进入桃花岭古道,抵达桃花岭。
桃花岭,真正意义上,地处镇海、江北、慈溪三地交界处,是金沙岙战斗范围内战斗的最为激烈的一处地点。
93岁的抗战老战士陈灵参加了这场战斗。2年前,他曾去过桃花岭,缅怀共同战斗的战友。提起桃花岭战斗,他依旧记忆清晰。
1944年2月11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梁弄前方村反顽战斗中失利,遂决定突出重围,分散游击,将队伍转移到三北地区,继续坚持敌后抗日。
15日夜,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拿”掉镇海汶溪的敌军哨点,强渡姚江,于次日凌晨进入金沙岙村。
遭受打击的汶溪据点伪军连夜向驻慈城的日本宪兵大队报告,同时向驻宁波的日本宪兵司令部告急。于是,驻慈城日军20余人率百余伪军出慈城西门过妙山进入,驻宁波日军10余人率伪军百余人,分两路向金沙岙包抄,围剿我军。
在遭遇日、伪军袭击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迅速占领金沙岙村海拔365米的望海尖和海拔约380米的塔脑山,迎击敌军。
仗着人多和精良装备,日军疯狂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冲锋。瞬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持续10几个小时的战斗,我军奋勇杀敌,最终十余人受伤、1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也许,在浙东多数抗日战斗中,金沙岙战斗不是最响亮的,却是最具历史性的。这场战斗,标志着浙东游击纵队终于化险为夷,度过了最困难,最险恶时期,为以后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条件。□宁波晚报 记者 张颖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