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宛扮的丑角。
卧床的叶小宛看到自己当年的剧照笑逐颜开。
她是上世纪40年代的“滑稽大王”。
从艺数十载,她扮演了400多个不同身份、性格、性别的角色。
舞台上,她是《碧玉簪》中的玉林娘,《董小宛》中的洪承畴,《上海小姐》中的方仲林,《筱丹桂自杀记》中的钱伯裘,《盘夫索夫》中的赵文华,《活捉张三郎》中的张文远……
相比雍容端庄的青衣,俏皮活泼的花旦,俊逸倜傥的小生,插科打诨的丑角最不容易出名。
可是她的出现,总是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欢笑。借着厚重的丑角妆容,在诙谐中说出老百姓的心声。
她是越剧表演艺术家叶小宛,今年95岁。她命途多舛的一生,也是百年越剧发展史的缩影。
在宁波颐乐园的一个房间里,她躺在床上,艰难地回忆着往昔的辉煌与低落。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友燕玲/文 记 者 崔 引/摄
1父亲有言在先,唱不好别回家
1932年,绍兴嵊县上东乡的一个香火堂前,木门板搭成临时戏台,几个农民穿着借来的大布衫、竹布花裙,唱着《双金花》:
“你吃的羊羔与美酒,我叔嫂吃的树皮与草根。你住的是雕梁画栋磨砖地,我叔嫂夜宿坟堂能见满天星……”
台下有个叫林娟的小女孩,眼眸亮晶晶的,听得入了迷。
回到家,她便对父母说:“我想唱戏。”
父母只当是小孩子心性,过几天就忘了,没当回事。
1933年,“的笃班”到嵊县招生。的笃班,又称小歌班,是越剧最早的雏形。
12岁的林娟知道后,吵着嚷着要去。
戏子,在旧时代,地位不高。唱戏这碗饭,嵊州人叫“游炒米饭”,意思是说,戏子流动性强,没有归属感。如果只是跑龙套,更会被人瞧不起。
父母劝说了几天,她依然执拗地坚持要唱戏。最后,父亲撂下一句狠话:“唱不好,你就别回家。”
那句话,犹如绑在她头发上的一根绳索,每每当她疲惫想要逃离时,总会霎时想起。
年幼的女孩只知道唱戏有趣,孰不知学戏要承受千万种肉体与心灵的苦难。
要争一口气。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在心里反复对自己说。
那个时候,她还叫“林娟”,她没有想过有一天,那份执着,会让自己变成大名鼎鼎的“叶小宛”。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