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或乡间,我们经常能看见坐轮椅或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高龄化的今天,如何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宁波市康复医院辅具中心副科长张顺松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失能老人超千万国家,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品质建议从改善居家无障碍环境做起。” 王伟华 贺艳/文
我国有失能老人3700多万
失能老人指的是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失能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包括“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可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可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可定义为“重度失能”。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失能老人3700多万,约占总体老年人口的20%。
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出生的老年人,他们大多习惯于居家养老,而现代家庭的小型化结构,又催生了很多独居、空巢和留守老人,其中不乏失能老人和残疾人。
人们常说:“一个病人拖垮一家人”,失能老人也一样,他们大多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行走困难,有的甚至长年卧床不起,也包括存在有视力、听力、智力、感觉及精神障碍的老年人。子女为失能老人疲于奔命,带来严重的照料之忧。
那么,子女该如何照料失能老人呢?张科长建议:“在保证定期探视的同时,应结合老人体质和失能状况,对居室及环境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
居家无障碍改造可有效减轻照料强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失能老人生活品质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当然,对于重度失能老人,还是动员老人进养老机构或雇请保姆为宜。
宁波正加快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
轻按手机,窗帘自动拉开;一声吆喝,大门便会开启,以及可升降厨具、智能电器等,这些已不是影视片里的科幻镜头。
张科长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居家环境无障碍已逐步走进普通家庭,对于中、轻度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将是一个重要选项”。
目前,宁波一些贫困残疾人家庭,正在加快推进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了解,仅江东区,2014年就改造了120多户,为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和融入社会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
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的主要对象为存在有肢体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等的失能老人和残疾人家庭,
张科长举例说,肢体功能障碍失能老人的主要改造项目有室内轨道移乘,卫生间坐厕、沐浴扶手,门把手及各种开关改造,橱柜、晾衣架等可升降改造,地面防滑及坡道改造,声控系统、光控系统、电动声控系统及远程监测与互联系统等。
听力方面失能老人的居家改造内容主要是发光指示系统、电子耳蜗、助听器、字幕等;视力方面失能老人居家改造内容涉及有声控系统、语音导航系统、助视器、阅读器等。
随着城市智慧化程度的提高和居家环境无障碍工作的推进,不久的将来,城市失能老人在家就可即时享有医疗、送餐、洗衣、理发、如厕、洗浴、打扫卫生等项服务。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