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提出建议
推动城乡各领域
深度融合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龚哲明)记者近日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获悉,出席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强化组织协调,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基础建设,突出发展重点,促进领导机制、城乡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城乡深度融合。
8月25日至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市政府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成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途径,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在完善政策支撑、加强规划引导、加快“五张网”为主的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注重典型示范等方面,措施得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看,我市城乡一体化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同志的理念和思维仍停留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模式,政府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统筹规划协调不够,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城乡一体化工作部门、领域关联度高,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强,是改善民生与发展“三农”的重要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府要深入贯彻市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若干意见》,进一步突出改革重点,细化工作举措,提升统筹力度,推动这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常委会组成人员还提出四方面具体意见建议:
———强化组织协调,推进领导机制的深度融合。要建立政府实施城乡统筹的有效领导机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格局。建议在政府的领导成员分工中,不分城与乡,实行“一体化”分工。在安排公共财政中,特别是用于民生的部分,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按照群众能接受、经验可复制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做好试点工作,并加快推进和推广的步伐。加快行政机关机构改革步伐,重点是理顺规划、建设、公用管理等部门的行政服务职能,将“城”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主动将民生要求和民本元素融入进来,坚持让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评判,最终让农民群众得实惠、说满意。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城乡建设的深度融合。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要体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总规、专规、详规,都要通盘考虑,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城乡脱节、重城轻乡的问题,实现“三个一”的融合格局。即“全域一张图”,实现市域内城镇村体系、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一二三产业、教文卫网点、路电水线网布局的融合;“全局一盘棋”,实现城乡经济要素流动配置、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开放进步、城乡文化包容互鉴、城乡生态自然和谐的融合;“全面一体化”,实现从行政体系到规划建设、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教育到就业、从财产权利到社会参与的融合。规划融合,村级是基础。要提高规划精细化水平,制定详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规划延伸到村、具体到点。特别是对永久性农田的保护,要划定红线,不能随意调整。同时,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值,也不能用一个模式搞复制;既要体现农村的本色,也要体现文化的底色和产业的特色。
———加强基础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按照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各种要素向农村转移、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这“四向”的要求,努力推进“五张网”建设,特别是结合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议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同时,要深化农村改革,靠改革激发活力。下步,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明晰农民对量化资产的处置、收益权利边界,逐步建立制度体系、交易平台,让农民的产权权利可以继承、赠与、抵押、担保、转让,形成健全的融资、变现功能。
———突出发展重点,推进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要围绕“农业更强”的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着力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投入不够、农民增收不快的问题。要努力降低农业的“两大风险”:一是要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重视网络的平台作用,整合有关资源,对现有扶持资金实行切块管理,并在全市大的节庆中加大农产品网推力度。要认真总结慈溪农产品电商模式,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综合平台。组织农科院和有关高校就鲜果保鲜等项目进行合作攻关。二是要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收入不因灾害而减收绝收。同时,改革公共财政扶农办法,从直接扶持项目建设资金向贴息贷款等普惠制转变,真正将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