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退休教师临终留言:百年之后将积蓄赠予学校作奖学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0-10 07:48:05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92岁退休教师临终留言:

陈善庆

“如果条件允许,愿将存款全部捐给当地学校作奖学金,终前留言,备而不用。”近日,宁波市象山县东陈乡中心小学陈春静校长收到了当地退休教师陈善庆的来信。拿着这封信,陈校长心里沉甸甸的。

在东陈乡,陈善庆是大家公认的健康老人,92岁腰背不弓,眼明耳聪,编书写作,笔耕不辍,三十年来义务为乡里出黑板报、墙报,余热生辉。1941年,他走上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1985年正式退休,做了几十年的教书匠,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依然心系教育。

17岁走上讲台 字典不离身

1923年,陈善庆出生于东陈乡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先辈都是读书人,父亲毕业于杭州法校,家里曾有一个名为“青灯书楼”的木构楼,珍藏着法律、政治、文史、医学等大量古书籍。国学大师陈汉章先生是他的邻居,先生出口成章,过目成诵的才华,曾让少年陈善庆崇拜不已。

在这样的书香环境中,陈善庆从小酷爱读书习字,博览群书。青少年时期,他进入东陈厚生职业学校学习,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校园生活。

但是,抗日的战火很快打破了这份宁静。从该校毕业后,陈善庆面临失学,然而书香难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都一直坚持读书。

过了没多久,随着抗战教育政策的推行,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等民众教育在各地呈现星火燎原之势。1941年,有着文化底子的陈善庆,进入当地的战时补习学校教语文,这一年,他只有17岁。

一面是炮声隆隆,一面是书声琅琅,陈善庆初登三尺讲台,没想到这一站,点亮了他“百年树人”的火种,教师职业便成为了他的终生事业。之后,他辗转象山多地执教。解放后,他回到东陈乡,先后在当地多所小学任教,直至1985年正式退休。

陈善庆当年的学生,现在大部分都已步入花甲、古稀之年,东陈乡的陈平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和陈善庆老师颇有渊源,我的父亲是他的老师,我是他的学生,他教书有个习惯,字典不离身,随时为自己或学生解惑。”年过七十的陈平回忆说。

“活历史”发挥余热 服务乡邻

陈善庆是一个爱书,惜书之人,一直有藏书的习惯,也爱好收集各类报刊。解放初期生活困苦,他宁愿卖掉器皿杂物,也绝不肯卖书换取柴米。但这些书依然躲不过那场文化大革命。

“来了一群红卫兵,将所有书刊横扫一空,并付之一炬。”陈善庆老人每每想起,总感痛惜。

在文革结束后,他又重振旗鼓,开始了藏书生涯。到2009年,他已有各类藏书数百册,后来将这些书捐给了东陈乡中心小学。陈善庆说,把书捐出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如今,这些书已经成为该校图书馆藏书的一部分,供一届届学生借阅。

退休后,除了藏书、阅读,陈善庆一直坚持写作,是县退教协会的优秀通讯员。他的学识深受大家肯定,先后协助东陈乡完成“东陈乡抗日战争史料”、“东陈乡乡志”、“东陈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料收集和编写任务。

“编写校史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请教陈善庆老人。”东陈乡中心小学工会主席蒋伟连说,“他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经历过抗战、解放、文革,走过千禧年,来到新世纪,他就是一本活的历史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陈善庆就像一抹“夕阳红”,余热生辉。退休三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义务为乡里出黑板报、墙报,宣传时事政治、农业科普、好人好事等,受到乡民好评。

捐款将资助贫困生 获子女支持

陈善庆没有兄弟姐妹,退休后一直靠退休教师待遇维持生计,也经常受邀参加东陈乡中心小学的活动,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中。陈善庆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东陈人,虽然积蓄不多,但多多少少都想为家乡、为学校做点事。

平日里,东陈乡中心小学陈春静校长经常抽空看望陈善庆老人,和老人聊聊他最关心的教育。当被问到如何安排老人的捐款时,陈春静校长表示,学校2004年成立了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生,这笔捐款也可以纳入其中,但现在定论为时尚早,只希望老人健康。

“其实收到信,很挂念老人,有点不放心,国庆的时候去拜访老人,听陈老说了很多陈年往事,他身体还很硬朗。”陈春静说。

陈善庆的子女也收到了信。儿子陈建设说:“父亲不只一次提到这件事,作为子女应该支持。”在他眼中,父亲是个勤俭节约,踏实做事的人,一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李 宁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