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自去年6月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成功申遗后,“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也被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昨天,第十四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在宁波博物馆开幕,来自中、韩等国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洋地图”议题展开学术研究和交流。
作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丝”线路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宁波大学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龚缨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跟“海丝”相关的城市很多,但是宁波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对于‘海丝’的研究起步很早,2002年就成立了研究中心,奠定了在学术领域和文化上的基础。”
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宁波、泉州、福州、广州等在内的近10个城市加入“海丝”联合申遗行列,此前曾有消息预计2016年开始申报。对此,龚缨晏表示,“海丝”的申遗早就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目前来看,暂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时间表。
昨天下午开始的学术探讨会,主要探讨对象为“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洋地图”。龚缨晏表示,古代那些的海上航线,一部分是由文献记载所呈现,另外很大一部分需要靠地图来描述。“相比之下,文献记载难有形象的表现,地图则是非常清楚、直观的,有非常独特的作用。”
据介绍,地图主要可以分为单幅地图和文献地图(即类似于地方志中的辅图)两大类。龚缨晏说,目前保存下来的有关“海丝”的地图还是比较多的,“一部分保留在中国,一部分则流失到国外。”11月23日,宁波将启动“海外寻珍”日本之行,众多专家学者将走访京都、奈良等地,寻访与宁波相关的“海丝”历史关联。
“宁波的‘海丝’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到唐朝已经比较发达。但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跟宁波‘海丝’有关的地方志文献,来自于宋朝。”龚缨晏说,申遗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是看实物,“就‘海丝’申遗而言,诸如此类的古代海洋地图有望成为重要的一份物证。”(通讯员 许婧 记者 朱琦琳)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