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正文

本网评论:“总理问笔”不止于一支笔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1-28 14:51:3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中国宁波网评论员

  “中国能否造和外国一样好用的笔?”

  这是11月22日晚上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披露的“总理问笔”:今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现会议方提供的笔非常好用,后来他特意向国家有关部门询问。

  不问不知道,一问还真是吓一跳——宁波贝发集团年产圆珠笔超过30亿支,占全国产量近十分之一,有着“亚洲笔王”之称,但至今没有彻底掌握中高档笔头、墨水的核心制造技术,确实造不出一支好笔。

  其实,何止一支笔。在很多行业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继续这样的追问——

  我们能不能造出和外国一样好用的尿不湿、保温杯、马桶盖、菜刀、电饭煲……

  “总理问笔”,正是当下“中国制造”的尴尬。身为制造业大国,却生产不出好用的日用品。

  是中国人天生缺乏这种制造能力吗?非也!

  多年的创新积淀,我们的高精尖技术,在不少方面具有国际一流甚至领先的水准。我们可以将“神舟”送上太空,将“嫦娥”送到月球,将深潜探测器深入到海底几千米的黑暗之处……

  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没有也不愿意把创新关键点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产品上。在《对话》节目里,“空调女王”和“亚洲笔王”进行了一场“赌约”——董明珠说一年之内做出造好笔的设备,邱智铭则回应如果有了一流国产设备,就一定能在一年内造出世界好笔。那么多年的难题,一年就能解决,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愿意,好的日用品是做得出来的。

  在较长时期里,我们曾处于一个购买力低下的供给匮乏型社会,人们追求商品的实用性,有用即可,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购买更高品质的产品。顺应这样的消费需求,企业生产的即便是大量中低端产品,也赚得盆满钵盈。

  于是,当时“贝发们”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哪怕每支笔的利润只有一分甚至几厘,通过生产数十亿支,也能获得生存的利润空间。这是“贝发们”在较长时间里内不舍得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去研发制造更好的笔的重要缘由之一。

  固守在以量获利的格局中,众多制造企业错失了创新转型的最佳“窗口期”。之后他们发现以前的畅销产品越来越没有市场,而与此同时,日本商场的马桶盖却被中国游客抢购一空,日韩化妆品、澳大利亚婴儿奶粉成为中国畅销“海淘”货。

  从1990年到201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1516.21元增加到了28844元,增长了19倍多。居民收入的增长,带来了消费的升级,他们要购买的产品,不仅有用,更要好用——给孩子用的尿不湿不能伤害孩子的皮肤;电饭锅不能只管把饭煮熟,还要煮得好吃……

  一边国内中低端产品卖不出去,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制造业日子难过;一边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国人在全球采购日用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淘”市场。眼下这种消费窘境,其实质就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供给侧结构不改变,消费者就会在全球化市场流通的背景下,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剥去“中国制造”的华丽外衣,不少制造企业长期奉行的“以量获利”模式也因此必然难以维系。这也正是“总理问笔”的命题所在。

  唯有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资源从产能过剩的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产品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技术,才能推动“中国制造”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总理问笔”也才会有完美的答案!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