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屠呦呦中文演讲谈青蒿素: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2-07 21:43:32   稿源: 浙江新闻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由于年事已高,屠呦呦是坐着演讲的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7日下午1时,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一千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三位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村智、威廉·坎贝尔和屠呦呦分别发表演讲。

  屠呦呦第三个出场演讲,演讲题目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她用中文讲述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诺贝尔奖委员会方面在现场提供英文的同声传译。由于年事已高,屠呦呦是坐着进行演讲的。

  图为演讲现场 

  现将演讲内容记录如下:

  今天我极为荣幸在这里演讲,我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给世界的礼物”。很感谢授予我诺贝尔奖,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这是整个团队的荣誉。

  我今天要介绍的是,40年前中国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的过程。

  图中显示的是青蒿素研制过程,蓝色是我院研究的,白色的是其他机构研究的。(如下图)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信息收集为准确研究提供基础。在治疗疟疾药的过程中,汇集了动物和植物2000多例的实验,这些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基础。

  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人员,接到国家如此重大的任务,感到责任十分重大。而她之前的跨学科研究为此打下了重要基础,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面对研究困境时,再去翻阅中国医学古籍,才有了新的思考。

  1972年8月到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型提取物的临床研究,经过30类病人,治疗全部显效同年11月,中型成功分离得到有效抗体药物的结晶,就是后来命名为“青蒿素”的结晶。

  图为屠呦呦的现场演讲资料 

  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制谱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学分子是低碳22,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是不含氮的为苯化合物,进一步分析分子式等有效数据。

  1971年起与上海科学研究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研究的工作,最终经过X光的颜色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这个结构在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功能而制备的衍生物,经本氰化钠还原,证实青蒿素结构中他基的存在,发明了杀剂青蒿素,经高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关系中的过氧气团是抗疟的活性气团,部分青蒿素的长期衍生物的也有所提高。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1992年再获得杀青青蒿素的新药证书,杀青青蒿素的药效高于青蒿素十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起了热烈地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有数千例的疟疾患者得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疟研究项目”,经院领导研究决定,我被指定负责,并组建项目科研组,承担抗疟项目的研发,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决心不侮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研究调查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了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的知识。

  70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有效部位用于临床,我们曾用水缸作为提取溶剂,由于缺乏设备,又接触大量溶剂,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亲自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

  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项目中医团队的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家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等。

  我衷心祝贺协作单位同行们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对疟疾患者的热忱服务,对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再次表示诚挚地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1972年3月8日,全国523在南京召开抗疟药专业会议,我代表中药所在会上报告了青蒿素191号的提取物对除疟、抗疟结果,受到与会其他人的关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我报告了30例临床全部有效的结果,从此拉开了青蒿素抗疟研究全国的序幕。

  图为屠呦呦的演讲资料 

  疟疾对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口仍然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千分之一。

  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98亿,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的非洲疟疾患者用青蒿素的复方药物治疗。

  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吉卜赛、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区,已经出现对青蒿素抗疟的抗药性,对绝大多数抗疟药产生抗药性,不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药性,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这些情况都是严重的警示。

  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保护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

  图为屠呦呦演讲引用毛泽东的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最后屠呦呦和所有观众分享了中国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编辑: 崔燕